台南房市回溫隱憂!Q2交易量反彈靠『這關鍵』 專家警示:別被假性回暖迷惑
台南房市出現微妙轉折!最新統計顯示,114年第2季建物買賣棟數較上季暴增34.79%,土地交易也成長6.71%,看似市場終於擺脫低迷。但細看數據會發現,這波「回暖」竟有超過4成來自新屋交屋潮,若扣除這項因素,實際市場動能仍顯疲軟。安平區更出現驚人現象:新屋移轉占比飆破7成,季增率263%的背後,真相究竟是什麼?
台南地政局公布的這份報告,揭露了當前房市最真實的矛盾
表面上,建物移轉棟數5,645棟的亮眼數字,掩蓋不了同比衰退26.4%的事實。尤其東區、安平區等熱門行政區,交易量雖衝高,但細究會發現,這些區域的新屋移轉占比普遍突破6成,顯示建商餘屋去化才是推升數據的主因,而非真正的買氣回升。
值得關注的是,安平區263.9%的季增率看似驚人,實則反映建案集中交屋的短期效應。這種「交屋行情」創造的繁榮假象,與央行信用管制下萎縮的中古屋市場形成強烈對比。地政局長陳淑美的談話也暗藏警訊,直言「交易動能主要與新成屋交屋有關」,等於間接承認市場仍未脫離修正格局。
市長黃偉哲將房市疲軟歸因於國際政經變數,但更深層的問題在於,台南房價經過前幾年暴漲後,已與在地薪資水平嚴重脫鉤。如今在升息環境下,首購族負擔能力更受壓縮,導致中古市場持續冷清。雖然市府強調公共建設帶動基本面,但從歸仁、麻豆等外圍區新屋占比偏高來看,投資性買盤退潮的影響正在發酵。
台南房市「數字回暖」,購屋族可得睜大眼睛看分明
當新屋交屋潮退去後,市場是否打回原形?專家建議,現階段進場應回歸「需求導向」:自住者可趁建商讓利時撿便宜,但務必確認餘屋品質;投資型買方則要警惕,在利率高原期,那些依賴預售屋炒作的區域,恐怕還有漫長調整路要走。台南房市真考驗現在才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