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豪宅買氣雪崩!3000萬以上預售屋成交率創新低
【M傳媒房產中心/高雄報導】
高雄豪宅市場今年持續低迷,總價超過3000萬元的預售屋成交量跌至歷史新低。根據實價登錄資料統計,今年高雄總價3000萬元以上預售屋僅成交22戶,占比僅0.87%,換言之每100戶成交中不到1戶為豪宅,與去年2.17%的比例相比,降幅明顯,市場買氣幾乎陷入冰點。
專家分析,高雄豪宅買氣低迷與政策、貸款規範密不可分。高雄豪宅貸款成數普遍僅3成,且沒有寬限期,換算下來,購屋者至少要自備2100萬元,對多數買家而言門檻過高,再加上房市整體交易量不旺,使得高價宅需求大幅萎縮。今年成交的22戶豪宅分散在各大建案,其中「森悦」、「鑫天際」、「知道明」與「若谷」各有4戶成交,興連城美術館「里山美術」成交3戶,立信愛河畔「立.天下」2戶,漢神巨蛋「十六本木」1戶,其餘建案幾乎掛蛋。
富住通商用不動產研展部經理許值瑋指出,高雄豪宅門檻由過去4000萬元下修至3000萬元,但市場反應並不熱絡。地價與營建成本持續攀升,使得中大坪數住宅單價水準提高,原本想藉降低豪宅門檻刺激交易,但高自備款與低貸款成數反而讓買家望而卻步,加上房市冷卻,建商降價意願有限,導致豪宅買氣持續低迷。
觀察今年豪宅市場,總價超過3000萬元的產品幾乎集中在少數知名建商與景觀首排個案,成交散落且量體小,顯示高資產族群在央行限貸令與政策壓力下購屋態度轉趨保守,缺乏迫切需求,也讓市場供需呈現極端失衡。
專家提醒,對豪宅市場而言,這波低迷不只是單一建案問題,更反映高總價住宅的結構性挑戰。貸款成數低、自備款高,加上購屋需求不旺,短期內難有顯著回溫空間。對建商來說,如何找到符合市場承接力的產品定位,或是提供彈性付款、改善貸款條件,才可能緩解買氣低迷。
結尾觀察,高雄豪宅市場雪崩式低迷,顯示高資產族群購屋態度日益保守。對於建商與投資者而言,3000萬元以上的高總價住宅已非單純價格問題,而是政策、貸款限制與市場心理共同作用的結果。未來市場要回溫,除了等待政策鬆綁,更需要市場結構與產品定位的調整,才能重新吸引買方出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