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台灣科技熱 土地再出手!橋頭產業用地地上權標租吸引大廠搶進
【M傳媒房產中心/專題報導】
南台灣半導體產業熱潮持續延燒,高雄新市鎮再次迎來土地招商焦點。內政部國土署近日公告釋出高雄新市鎮第一期「後壁田段374地號」10.48公頃產業專用區土地,採標租及設定地上權方式,租期長達70年,預計於2026年3月2日開標。值得注意的是,這塊地三年前曾經流標,此次重啟招標,被視為半導體與高科技產業卡位的黃金機會。

根據國土署資料,該地土地建蔽率60%、法定容積率達400%,可用於養生醫療、工商展覽、創新產業或企業總部等低污染產業。地上權權利金26億7,780萬元,年租金則為1,500萬元。專家指出,此次標租案的亮點在於「輕資產模式」,對科技大廠尤其有吸引力,不必一次支付龐大土地成本,就能搶進關鍵地段。
高雄市不動產建築開發商業公會榮譽理事長陸炤廷表示,橋頭科學園區年底即將完工,周邊已有智崴資訊、新特系統、鈦昇科技、華騰、鴻華先進、凱舟等廠商同步建廠,加上鄰近南科楠梓園區及高雄都會公園,區域交通與產業鏈資源完整,地段優勢明顯。

住商不動產高雄農16文信加盟店執行長林治域分析,政府「打住不打商」政策明確,地上權產業用地成為科技大廠搶手的兵家必爭之地。「科技業重視輕資產策略,不希望資金卡死在土地成本上。這塊地位置佳、容積率高,適合建高科技廠辦、研發中心或企業總部,需求穩定,市場討論度比三年前流標時大幅升高。」
此外,半導體產業鏈的外溢效應也帶動相關設備、材料與工程支援業者進駐需求,進一步提高土地利用價值。國土署官員表示,此次標租是為活化新市鎮土地,促進地方產業升級,也是南台灣半導體廊帶效應持續發酵的具體表現。
M觀點:高雄新市鎮產業用地地上權模式,對科技企業而言,是「低門檻、高彈性」的布局策略。隨著台積電及上下游供應鏈在南台灣快速落地,這類土地將成為資金有限但追求長期發展企業的首選。對地方而言,不僅能吸引企業進駐,也可帶動就業與商業活化,未來幾年新市鎮的產業與居住生態勢必產生明顯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