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仲介費」引爆糾紛!房市亂象浮現 賣家怒轟:買房不是在耍人
M傳媒 房產中心/專題報導
「沒有要認真買房,請不要隨便來看房!」這是一名賣家在網路論壇上的憤怒發文。他抱怨,明明透過仲介安排看屋,事後卻遭買方繞過仲介直接聯繫,理由是要「省服務費」。更讓他傻眼的是,對方開出的價格竟然比自己當初購入價只高出 50 萬元,讓他氣得直呼:「這是在耍我嗎?」
這起事件立即引發熱烈討論,也點出了當前房市一大灰色現象──「跳仲介」。所謂跳仲介,是指買家先透過仲介取得物件資訊與屋主資料後,再企圖繞過仲介直接交易,以省下 1% 至 2% 的成交服務費。但這樣的行為,除了涉及誠信問題,也可能踩上法律紅線。
跳仲介事件頻發
房產專家 張惠山 透露,近期市場進入盤整期,買方對價格特別敏感,「有些買家會假借看屋收集資料,再透過管委會、鄰居甚至地政資料找到屋主,提出『省仲介費』的訴求,甚至用此為由壓低出價。」這種操作模式,讓不少屋主感到反感,張惠山更直言:「這是對專業的不尊重。」有 78% 的業者表示,曾遇過買方要求「私下交易」的情況,顯示此類亂象已不再是個案。
法律風險不可忽視
《民法》第 148 條第二項明文規定,行使權利與履行義務應依誠實信用原則。如果買家透過仲介取得資訊卻另行洽談交易,可能構成「不正當競爭」。此外,賣方與仲介簽訂的委售契約通常包含「斡旋金條款」,一旦屋主同意私下成交,仲介公司可依法求償,金額可能高達應付服務費甚至違約金。換言之,看似省下的 1% 至 2% 仲介費,最終可能演變成更龐大的金錢糾紛。
雙方風險同樣存在
更重要的是,繞過仲介交易對買賣雙方都潛藏風險。
第一,賣方缺乏專業合約審查與履約保證,一旦買方反悔,追訴難度增加;
第二,買方無法確保產權是否清晰、物件是否有隱藏瑕疵;
第三,缺乏第三方把關,雙方一旦爭執,容易演變成漫長的法律糾紛。
張惠山提醒:「私下交易看似划算,實際上買賣雙方都暴露在沒有保障的風險中。」
專家建議:賣方三招自保
專家建議賣家若遇到類似情況,可以採取三項自保措施:
第一,在委售合約中明訂保密條款,避免聯絡方式被總部濫用;
第二,帶看時盡量不要透露完整門牌,僅以社區或街道為參考;
第三,若買方繞過仲介直接接觸,應立即通報仲介公司,由專業機制處理。
對買方而言,與其冒險繞過仲介,不如善用合法專業的產權調查、履約保證與風險控管服務。
這些服務雖有成本,但相較於可能的訴訟與糾紛,絕對是划算的保險。
M觀點:專業價值不應被抹煞
隨著房價居高不下、交易量下滑,買賣雙方對成本愈發敏感,這也是「跳仲介」背景。但正因為房屋交易金額龐大、程序複雜,更需要專業保障。專家強調,合法仲介提供的不僅是帶看服務,更有履約安全、契約把關與法律支援。房市交易不是小額買賣,與其為了「省仲介費」鋌而走險,不如選擇正規管道。只有買方安心、賣方放心,交易才能真正達到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