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交易灰色地帶藏風險!非仲介代銷恐踩法規紅線 挨罰20萬不是玩笑
M傳媒 房產中心/專題報導
「不是仲介也能幫朋友賣房子嗎?」這個看似無傷大雅的問題,最近在網路上掀起熱烈討論。然而,法律專家提醒,台灣《不動產經紀業管理條例》對仲介行為有明確規範,任何人若未取得執照卻經常性參與買賣撮合,恐怕不只是「熱心幫忙」,而是已經踩進違法的紅線。最嚴重可處 20 萬元罰鍰,且主管機關可連續開罰,直到違規行為改善為止。
非專業介入買賣 恐觸法挨罰
依照現行規範,若協助他人處理以下四大項服務,就屬於仲介業務範疇:撮合買賣雙方成交、帶看與解說物件、協商價格及條件,以及簽訂買賣契約。這些行為都需要合法仲介公司及專業營業員才能執行。
房產達人「賣厝阿明」指出,即便沒有收取報酬,只要「經常性」提供相關服務,法律上仍屬於仲介行為,必須具備資格證照。單純介紹朋友、偶爾幫忙不在此限,但若實際參與議價或帶看,仍可能構成違法。
市場灰色操作頻繁
事實上,台灣房市交易熱絡,灰色地帶操作屢見不鮮。像是社區管委會成員幫住戶找買方並收佣金、裝修師傅介紹客戶給建商賺介紹費,甚至有網路社團版主透過平台撮合房源與買家,這些行為表面上是資訊媒合,但在法律上都可能被認定為「非法經營仲介」。
房產專家張惠山強調,仲介管理條例的立法初衷在於保障交易安全。合格仲介必須繳存保證金、接受專業訓練,並持續進修,才能在買賣過程中替消費者把關。「許多糾紛正是因為非專業人士插手,才導致雙方權益受損。」她直言。
代價不容小覷 案例教訓深刻
2022 年新北市就有一起案例,一名退休代書替朋友銷售老宅,成交後收取「車馬費」2 萬元,卻因遭檢舉而被裁罰 10 萬元。當事人事後大嘆:「只是想幫忙,沒想到要付出這麼大的代價。」這也凸顯出法律的嚴格性與執法決心。
專家建議三大合法途徑
那麼,想幫助親友進行房屋交易,又該如何避免踩線?專家建議三個方向:
第一,考慮報名考取不動產營業員證照,只需修滿 30 小時課程即可報考,持證後才能從事仲介業務;
第二,加入合法仲介公司掛牌,在公司制度下合法執業;
第三,若不想涉入太深,可以單純提供資訊引介,但避免參與價格談判與合約簽署。
M觀點 專業才能保障安全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房市訊息流通快速,許多人誤以為「誰都能賣房子」。然而,法律背後的用意,正是要確保買賣雙方的權益不受侵害。專家提醒,與其冒著高額罰款與法律風險「熱心助人」,不如直接將資訊轉介給合法業者,讓專業在合法軌道上完成交易。畢竟,房子是一生中最大筆的交易之一,唯有安全合法,才能真正讓好意不變成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