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主心理大解碼:財務穩健、虧損持有、供給量大,誰最不想賣?
【M傳媒房產中心/專題報導】
買房意願創一年半新高,賣房意願卻持續下探,國泰金調查揭露台灣房市正面臨一場買賣雙方的耐心對決。
近期房市動態受到高度關注,國泰金20日公布的最新調查顯示,民眾買房意願微幅回升至-43.4,創近一年半新高,但賣房意願指數卻小幅下滑至-32.7,反映出屋主心態逐漸保守。這種「買方想進場、賣方卻惜售」的市場矛盾現象,正為台灣房市投下新的變數。
市場悖離:買賣雙方認知差距的拉鋸戰
國泰金控2025年11月國民經濟信心調查清晰地描繪出這場買賣意願的悖離走勢。買房意願雖然仍處負值區間,但已微幅上升至-43.4,創下近一年半新高;與此同時,賣房意願指數卻不升反降,小幅下降至-32.7。這種矛盾現象反映了買賣雙方對房價預期的嚴重分歧。房市觀察者「賣厝阿明」分析,當前市場買方期待價格修正,而賣方卻堅守價格底線,形成一場耐心的拉鋸戰。
房產達人張惠山指出,現階段房市面臨銀行房貸放款緊縮,加上央行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效應未鬆綁,讓不動產開發商推案保守以對。買方的心態已從「不買會更貴」轉變為「停看聽」,精挑細選適合自己的個案謹慎購屋。
賣方心理:三種類型屋主的堅持與無奈
「房產達人張惠山」分析,賣方意願降低大致分為三種情況:
第一是財務狀況穩健的屋主,手上資金充裕,即使房子賣不掉,也不急於出售,選擇觀望。這類屋主通常持有成本低、無資金壓力,對區域發展有過度期待。
第二是高點買進的屋主,目前房價賣出甚至連貸款都無法全數還清,只能咬牙撐住,這類屋主的財務壓力較大。在當前市場条件下,他們寧可持有也不願虧本出售。
第三則是買在供給量大的區域,面對大量釋出物件,為了避開拋售潮帶來的比價效應,暫時不賣,以免房價受壓。
賣厝阿明證實,政策的強烈衝擊是主因,加上房價持續維持在高檔,使得賣方觀望態度濃厚。
政策影響:七波信用管制的市場效應
自2020年底以來,央行為抑制房市炒作,陸續推出七波信用管制措施,去年更加碼祭出國銀自主總量管制,使今年以來房市交易量明顯下滑,部分地區房價開始出現鬆動。根據內政部與房仲機構彙整的資料顯示,2025年上半年全台住宅買賣移轉筆數僅達47,554筆,相較於2024年上半年的74,537筆,年減幅高達36.2%。這項數據不僅反映了市場氛圍的低迷,更創下了自2009年有統計以來同期的最低紀錄。
對此,央行副總裁嚴宗大指出,每次理監事會議都會檢討房市政策,先前已將換屋寬限期由1年延長至18個月,未來仍會持續關注市場變化,適時做出調整。
區域差異:六都房市的全盤皆墨
這波房市寒流是全面性的,六都交易量均呈現雙位數的跌幅。在2025年上半年,桃園市和台中市呈現相對較大的跌幅,桃園市減幅高達41.2%,居六都之冠;台中市則以40.0%的減幅緊隨在後。台北市和高雄市的跌幅同樣顯著。台北市上半年錄得5,396筆,相較於前一年的8,224筆,減幅達34.4%;高雄市上半年住宅買賣移轉筆數共4,770筆,年減約38.3%。
相形之下,台南市的跌幅相對較小,上半年共3,424筆,跌幅約為31.6%。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補充指出,這可能歸因於南科相關的科技產業穩定地帶來就業人口,為當地的房市買氣提供了相對穩定的支撐力量。
買方機會:自住客的進場策略
房產達人張惠山提醒,當前的房市正處於一個深度盤整的階段,短期內難以見到明顯的反彈或復甦趨勢。他建議,對於具備穩健財務條件且有剛性自住需求的首購族或自住客,可以把握目前市場議價空間擴大的機會,積極尋找合適的物件。
資深房仲建議自住客採取「三維議價策略」:
首先從財務面著手,提供銀行正式估價報告作為客觀依據;
其次從時間壓力切入,表明願意配合賣方理想的交屋時程;
最後從交易條件突破,可提出「提高訂金比例」或「縮短付款期」等彈性方案。
銀行授信主管則從貸款角度提醒,對於價格明顯偏離銀行估值的物件,核貸成數可能受限。這點可作為與賣方議價的重要籌碼。
張惠山認為,隨著房市進入調整期,買方市場特性將逐漸明顯。
建議自住客保持耐心,善用市場資訊透明化的優勢,透過專業估價報告、實價登錄分析等客觀數據強化議價立場,終能等到合適的成交時機。畢竟在房市交易中,最珍貴的不是搶到手的衝動,而是買得值的智慧。這波買賣意願的悖離現象何時趨於一致,將成為市場是否落底回升的重要觀察指標。
張惠山(山哥來了)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0128101607
群洋國際地產集團 官網
群洋國際地產集團 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chiunyang591
日盈不動產社會住宅包租代管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953012643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