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由於您使用的瀏覽器已經過時,微軟已經於2016年停止IE10以下瀏覽器的技術支援,請您安裝Google Chrome瀏覽器
House579房屋交易買賣平台
狸樂聚
貸款
房仲
社宅
賣厝阿明Line
收起
  1. 首頁
  2. M-News
  3. M-news

青銀共居夢碎?全台多縣市試辦挫敗 「同居」變「鄰居」成新解方 | M傳媒

青銀共居夢碎?全台多縣市試辦挫敗 「同居」變「鄰居」成新解方 | M傳媒
M-news 青銀共居夢碎?全台多縣市試辦挫敗 「同居」變「鄰居」成新解方  【M傳媒房產中心/專題報導】 「長者嫌年輕人太晚睡,年輕人怨老人太早起!」八年前新北市在三峽北大安置宅試辦的青銀共居計...

青銀共居夢碎?全台多縣市試辦挫敗 「同居」變「鄰居」成新解方 

【M傳媒房產中心/專題報導】

「長者嫌年輕人太晚睡,年輕人怨老人太早起!」八年前新北市在三峽北大安置宅試辦的青銀共居計畫,在生活習慣的激烈碰撞下宣告失敗。這個曾被寄予厚望的政策,讓不同世代住在同一屋簷下的美好想像,最終在現實中走進死巷。全台從北到南的多個縣市,都面臨同樣的困境,如今不得不改弦易轍,尋找新的解方。

 

當理想照進現實:青銀共居的挑戰

2017年,新北市在三峽北大安置宅提供3戶試辦青銀共居,結果入住半年後就問題頻傳。長輩受不了年輕人深夜未眠的聲響,年輕人則抱怨老人清晨起床活動干擾睡眠,雙方生活作息南轅北轍。更嚴重的是,世代間的價值觀差異讓摩擦不斷,連在社群群組都能吵起來。

 

城鄉局坦言:「把不認識的人硬塞在一起生活難度太高。」

這項計畫僅實施約一年就告吹。台北市的經驗同樣不理想。2017年北市在文化大學旁的陽明老人公寓推動青銀共居,規劃4間雙人房給學生居住,但如今僅剩3名學生。社會局觀察,主要原因是作息不同易互相干擾,世代間也存在溝通隔閡。

 

從「共居」到「共鄰」的政策轉向

面對青銀共居的困境,各縣市開始調整策略。新北市副市長陳純敬表示,許多縣市推青銀共居都遇到瓶頸,新北近年在新店央北等社宅改推「青銀共鄰」,正逐步擴大至其他社宅。所謂「共鄰」不再是讓不同世代住在同一戶,而是在同一社區中透過活動促進互動。新店央北社宅試辦的跨世代共鄰,由「種子戶」發揮專長服務社區。種子戶代表廖一凡分享,她丈夫以教授纏繞畫專長獲選,曾主動關懷一位因丈夫罹癌而心情鬱悶的老奶奶,邀約唱歌後讓對方逐漸融入社區。

 

從香港嫁到新北的郭小姐,則以推展香港及煲湯文化獲得評審青睞。她喜歡陪伴社區獨居長者,也享受結交新朋友的樂趣。今年重陽節,社區住戶一起包水餃,成功拉近彼此距離。

 

台灣與國外模式的差異

長期投入居住課題研究的OURs都市改革組織秘書長彭揚凱分析,國外的青銀共居不在社宅系統,例如在德國,是老人有房子卻很孤獨,以低租金邀請年輕人共住,並非要年輕人來照顧,而是以平等開放心態互動,增添生活活力,這種模式較易成功。彭揚凱指出,台灣的社會結構中,只要年紀大了又沒有房子的人就是弱勢,政府協助提供社宅入住。然而,台灣的青銀共居模式,比較像是年輕人服務老人。他直言:「一般民眾連和父母生活都會有摩擦,更何況是和陌生人共住,政府選了一個難度最大的工程。」

 

崔媽媽基金會執行長呂秉怡則以情侶關係比喻,情侶需長時間相處才共組家庭,即使結婚後,怨偶及離婚比率也不低。青銀共居就是讓兩個陌生人經簡單面試就共居,「速度太快、風險太大,這就是推動困難的核心所在。」

 

高雄大同社宅的青銀共居新模式

在各縣市的調整中,高雄市摸索出不同的模式。市府改建閒置多年的舊警察宿舍,轉型全市第一座青銀共居社宅「大同社宅」,招收7戶青年戶、16戶銀髮戶。有別於新北的「共居」模式,大同社宅在一樓設置社區關懷據點和C級巷弄長照站,讓長者和青年在同一空間相互陪伴,達到共好。這種設計讓不同世代不必強迫住在同一戶,卻能在公共空間自然交流。

 

未來方向:熟齡共居與共鄰並行

因應高齡化社會,新北市未來在社宅將規劃「熟齡共居」,讓50歲以上不婚不生族群可住同一樓層作伴。這顯示政策轉向讓相同生命階段的族群共同居住,減少世代差異帶來的摩擦。呂秉怡對新北的「青銀共鄰」模式表示肯定,認為青銀共居壓力過大,選擇當鄰居是不錯的方式。種子戶透過瑜伽、手作等活動將長輩拉出來,是實體接觸的「觸媒」,能進一步關懷長者生活狀態。

 

青銀共居的理想雖美,卻難敵現實考驗。

從北到南的實踐經驗顯示,與其勉強不同世代生活在同一屋簷下,不如營造適當的互動空間與機會,讓青銀關係從「同居」變成「好鄰居」。隨著台灣邁向超高齡社會,如何讓不同世代和諧共處,仍需要更多創意與實踐。新北的「青銀共鄰」、高雄的「大同社宅」模式,正為這個難題尋找更可行的解答。

Message Board

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