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暴跌衝擊房市?專家:自住族別慌,議價空間反而更好
【M傳媒房產中心/專題報導】
全球金融市場近期大幅震盪,尤其是AI概念股漲幅過高,本益比偏離基本面,再加上聯準會12月是否降息的不確定性,使資金快速撤出風險資產。台股從11月4日高點28,554點,在短短十多天內急跌破27,000點,市場悲觀情緒迅速蔓延,民眾不免擔心,這波金融寒流是否會波及已因限貸政策而轉冷的房市。
房產專家指出,股市與房市連動性高,股市短期劇烈震盪確實會對房市買氣造成影響,但除非股市出現全面崩盤,房市不至於立刻崩跌。不過短期內房市仍不可避免地受到三大衝擊:買氣再度躺平、投資客暫不進場,以及議價空間進一步擴大。
他分析,原本市場期待第4季傳統購屋旺季,能帶動房市回溫,但股市大跌勢必讓自住客延後購屋決策,加上投資客本來就受限貸與信用管制影響,短期內也不會因小幅跌價就進場。相對地,建商與賣方信心鬆動,議價空間可能進一步擴大,對於有意購屋的自住族或首購族而言,反而是「進場好時機」。
不過房產專家也提醒,房市是否出現真正的結構性下行,關鍵仍在於三個因素:
限貸狀況是否紓解、新案供給量、以及經濟與就業基本面是否出現衝擊。
目前來看,限貸因買氣低迷正逐步紓解,經濟與就業基本面尚穩定,唯有新案供給持續增加,因此短期內房市出現大幅崩盤的可能性並不高。
根據台經院最新統計,1到10月六都建物買賣移轉件數較去年同期衰退約26.6%,創八年來新低。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指出,今年房市呈現「量縮、價緩跌」態勢,交易結構已由去年的價量齊揚,轉為低量低價,僅靠央行貨幣政策鬆綁,或大量資金回流房市,才可能帶來明顯復甦。
劉佩真表示,近期政府政策如新青安房貸鬆綁,以及延長先買後賣換屋族出售舊屋期限,使房市交易量小幅回升,但整體量能仍低,業者看法偏保守,短期仍維持低檔。她建議,賣方心態是否鬆動、價格是否修正,將是打破低量僵局的關鍵。
展望第四季及明年上半年,劉佩真認為,建商與公共建設投資進度順利,營建業景氣測驗點已連續五個月上揚,可望挹注產業動能。陳傑鳴則提醒自住族與首購族,股市震盪雖令人焦慮,但只要鎖定自用需求、強化議價策略,就能趁市場情緒偏空時,找到合理價位,逆勢取得購屋主導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