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宜房都被投資客攔截!一般人買房的機會到底在哪?
【M傳媒房產中心/專題報導】
房市交易量急凍,房價卻紋風不動,原來市場上便宜物件多被投資客與房仲聯手攔截,一般人連看屋機會都沒有。
「明明房市交易量縮了,為什麼房價還是硬邦邦?」近來不少想買房的民眾抱怨,市場上殺價空間有限,甚至有人直言:「便宜的房子根本輪不到一般人!」房產內行指出,除了持有成本低、老宅多已無貸款壓力,屋主寧可「捏緊不賣」也不願降價求售,更有投資客與房仲聯手壟斷低於市價物件,形成一般人難以觸及的隱形市場。
量縮價不跌的真相
2025年前三季全台買賣移轉棟數年增率為-27.9%,反映市場買氣疲弱,但房價卻未明顯鬆動。老屋因持有時間長,早已無貸款壓力,加上近年股市財富效應推波助瀾,除非急缺錢,原則上不會賤價出售。台經院劉佩真指出,2025年3~9月營建業景氣已連續七個月處於「看法悲觀」象限,但價格仍呈現緩跌格局,核心區域下跌空間有限。
投資客與房仲的聯手壟斷
資深房仲透露,「現在市場上願意降價的幾乎都是急於變現屋主!」這類物件通常一釋出,就被長期配合的投資客或業內仲介攔截,一般人連看房機會都沒有。投機客常與特定仲介合作,先以低價收購瑕疵老屋,再透過裝潢掩蓋問題,短期轉手獲取高額利潤。這種行為在當前市場尤為明顯,根據統計,全台待售物件僅約9萬戶,創今年次低;與此同時,預售屋市場供給爆量,待售戶數飆破14萬戶,顯示建商面臨賣壓,但中古屋主仍老神在在。
雙北達12%背後的玄機
雖然市場普遍認為議價空間有限,但2025年第一季七都房市議價率其實全面走高,台北市議價率達12.8%居冠,新北11.5%、桃園10.1%。在政府信用管制與市場景氣下滑衝擊之下,買方觀望氣氛濃厚,消費者也不再盲目追價,致使過去『開價即成交價』的房市盛況已不復見。然而,這些議價空間往往被特定族群壟斷。一般購屋族看到的物件,多是經過層層篩選後剩下的產品,自然感覺不到議價空間的存在。
當前屋主惜售心態主要來自三大支柱:
無貸款壓力、股市財富效應、對通膨的預期。民眾心態已從「恐慌性拋售」轉為「不缺錢就不急賣」,加上對政府打房政策效果存疑,預期跌幅有限,導致賣壓未如預期增加。此外,實價登錄2.0雖讓交易透明化,但在某種程度也助長房價「撐盤」。業者指出,賣方往往將歷史成交價視為底價參考,甚至刻意拉高開價,造成「看得到價格卻買不到」的荒謬現象。尤其精華區老宅因土地持分高、都更題材發酵,屋主惜售心態更明顯。
專家建議鎖定供給量大的重劃區或預售案,把握屋主急售時機,大膽議價。
購屋族應該勤做功課、耐心比價。由於供給增加,買方可透過每月實地參觀2至3個建案,掌握區域行情與議價空間。房市趨勢專家認為,交易量最壞時期將過,但「價格最壞時候正在開始」。隨著交屋潮來臨,市場將出現更多議價機會,特別是預售屋轉讓與建案餘屋出清時段。
整體而言,房市價格硬邦邦,不只是偶發現象,而是長期持有成本低、屋主心理預期穩定、投資客先行收割的結果。對一般購屋族來說,除了耐心等待,也要學會抓住少數可議價的機會,才能在這波「量縮、價盤整」的市場中找到入市的突破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