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老重建大變革!容積獎勵強制綁社宅 中央基金補足最後一哩路
【M傳媒房產中心/專題報導】
「老屋重建最後一哩路,國家幫你鋪平!」內政部27日通過《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修正草案,祭出雙箭齊發政策。未來公辦都更必須優先提供社會住宅換取容積獎勵,同時設立中央都更基金擔任「神隊友」,為民眾補足重建資金缺口。這波修法將徹底改變台灣都市更新生態,全台500萬戶老宅可望迎來重生契機。
內政部長劉世芳在部務會報中明確指出,台灣正面臨「人屋雙老」與少子化的雙重挑戰,全台30年以上老宅已突破500萬戶大關。為強化建築安全與防災韌性,政府同步推動都市更新、危老重建及老宅延壽三大政策,要讓老舊社區重獲新生。
國土署都更建設組長王武聰透露,這次修法有兩大突破。
首先,未來所有公辦都更案必須優先提供社會住宅來爭取容積獎勵,原則上需提供基準容積10%至20%的額度。此舉將讓都更與社會住宅政策完美結合,創造雙贏局面。
其次,政府將動用中央都更基金,為民眾在重建資金的最後階段提供信用保證,解決多年來困擾住戶的資金銜接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修法特別針對過去危老重建的亂象進行導正。新法明定重建合法建築物的住宅使用比例須達二分之一以上,避免再出現「紙片屋」或商業設施藉危老名義獲取大量容積的投機行為。同時,重建計畫未達500平方公尺的案件,容積獎勵上限將下修,以引導擴大重建規模,提升整體效益。
在獎勵機制方面,重建面積達500平方公尺以上且配合提供社會住宅及福利設施者,可享有最高基準容積15%的獎勵。為提高民眾參與意願,修法也比照都市更新條例新增協議合建稅賦優惠,包括減徵40%土地增值稅與契稅,同時在修繕施工期間及完工後2年內,地價稅及房屋稅可減徵50%。
這波政策變革可說是台灣都市更新的重要里程碑。
從強制社宅配額到資金最後一哩路的支援,展現政府解決老宅問題的決心。危老條例更刪除原有施行期限,讓重建政策成為常態性機制。隨著修法草案將送交立法院審議,台灣的城市風貌可望迎來全新變革,讓老舊社區蛻變為安全、永續且兼具社會關懷的現代化居住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