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為遷戶籍就能重購退稅?馬湘琳 比你想的更狠、更細、更無所遁形
【M傳媒房產中心/專題報導】
許多民眾以為「遷戶籍」就是重購退稅的萬靈丹,只要把地址一改、住戶一登,就能輕鬆取得自住身份,成功省下數十萬甚至百萬元的稅負。但國稅局最新查核實務卻狠狠打臉這種迷思,帳面上的戶籍只是最基本、最表面的證據,真正能決定你是否符合自住資格的,是生活中的每一條痕跡。國稅局稽查人員直言,現在的查核早就不是十年前那種只看戶籍、看契約的做法,而是全面性、跨資料庫、跨部門的大數據比對。只要你沒有真正住過,不管戶籍怎麼搬、文件怎麼編,都逃不出查核網。
首先,國稅局最基本的會先檢視書面資料,包括買賣契約、完稅時間、轉登記日期、是否符合兩年時效等。只要其中一項對不起來、文件前後矛盾,就可能在第一關卡住,直接延遲或駁回你的申請。這還只是最表層。
第二層查核就是戶籍,但國稅局強調,「戶籍只是形式,不是真實」。
你到底住沒住,不是你說了算,而是生活事實決定。接著,第三層查核進入「生活軌跡」檢視,包括水電用量、網路數據、包裹寄送、電商發票、垃圾清運次數等。你說你住,卻一個包裹都不收、一度電都不花,怎麼可能說得通?
更進一步的是資金流向檢查,國稅局會看你的自備款來源、扣款帳戶是不是你本人、資金移動是否合理。這部分順便能抓出人頭貸款、假贈與等違規行為。若有資金走向異常,還沒審到重購退稅,你可能就已經先掉進另外一個稅務風暴。
另外,國稅局也會透過不動產市場資訊查你是否「偷賣」。
你只要曾委託過仲介、刊登過網路售屋資訊,不管最後有沒有成交,都會被視為非自住用途。許多民眾為了試水溫隨便刊登一下,就因此被取消退稅資格,事後抱怨也來不及。
更精細的查核還包括行文管委會,調閱車道感應扣款次數與出入記錄。
如果兩個月只來一次車,卻說你住在這裡,國稅局自然不會買單。甚至你的上班地點、生活城市、發票消費地,政府都能跨資料庫比對。你人明明每天在台北生活、上班、看病,卻說你住在宜蘭的重購房屋,邏輯馬上露餡。
最關鍵、最容易被忽略的一招,是國稅局會直接問買方。
只要買方一句「交屋前沒看到他住過」或「房子空了一段時間」,你的自住資格立刻破功。此外,健保卡刷卡紀錄、就醫軌跡都能看出你真正的生活範圍,你有沒有住在那間房子,看病路線比戶籍地址更誠實。
這些查核手法讓許多民眾以為「搬戶籍就能騙過政府」的想法徹底幻滅。
事實上,重購退稅不是靠運氣、不是靠操作,更不是靠形式文件,而是你有沒有真正住在那裡。換言之,你永遠騙不過國稅局。在房地合一稅上路、重購退稅規範愈趨嚴格的時代,不管自住、換屋、投資,都必須回到一件事,如實申報,確實居住。因為你以為的漏洞,國稅局早就補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