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政策轉向玩假的?金管會召集行庫支持房貸引發效應解讀
近期政府對房貸政策的態度轉變引發市場關注。行政院長卓榮泰公開喊話要求「金融水龍頭開大一點」後,金管會隨即於6月1日召集八大公股行庫高層會議,明確要求銀行對首購族和自住客群提供充分貸款支持。此舉被市場解讀為政府試圖緩解近期房貸緊縮造成的民怨,但也引發對政策實際效力的質疑。
會議中金管會做出兩項重要宣示:
首先要求銀行不得以《銀行法》第72-2條關於房貸額度限制規定為由,拒絕或延遲自住貸款的撥付;其次明令禁止房貸搭售行為,避免不當銷售時機造成消費者權益受損。這些措施看似為剛性需求購屋者開啟便利之門,但業內專家對其實際效果持保留態度。
估價師陳碧源直指問題核心,表示八大公股行庫的直接管理單位是財政部而非金管會。他分析,若行政院真正有意解決問題,理應由財政部下達明確指令,要求行庫提出具體方案,甚至以人事調整作為政策執行力的保證。如今僅由金管會出面協調,顯示政府可能僅是回應民意壓力,而非真正打算大幅放寬房貸政策。
事實上,當前銀行業面臨的房貸業務困境有其結構性因素。
央行連續七波信用管制措施,加上《銀行法》第72-2條對銀行房貸額度的限制,使得多數銀行房貸業務已接近滿水位。儘管政策要求支持自住客群,但銀行在風險管控與法規遵循間仍須取得平衡,不可能無限制擴張房貸業務。
從市場角度觀察,此政策轉向反映了政府試圖在抑制炒房與保障居住正義間尋找平衡點。然而,單純要求銀行增加對自住客的貸款支持,若未配合相關法規調整與資金配套措施,實際效果可能有限。特別是對於真正需要購屋的年輕首購族而言,貸款成數與利率條件才是關鍵因素,而非單純的政策宣示。
金管會此次召集行庫會議,更多是傳達政策風向的象徵意義,實質影響仍需觀察後續具體措施。
當前房市問題複雜,涉及供需失衡、資金流向、稅制改革等多重因素,單靠銀行放寬房貸難以根本解決。未來政府若真正希望實現居住正義,可能需要更全面的政策配套,包括社會住宅供應、稅制調整與市場透明化等措施多方並進,才能真正讓房市回歸健康發展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