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由於您使用的瀏覽器已經過時,微軟已經於2016年停止IE10以下瀏覽器的技術支援,請您安裝Google Chrome瀏覽器
House579房屋交易買賣平台
狸樂聚
貸款
房仲
社宅
賣厝阿明Line
收起
  1. 首頁
  2. M-News
  3. M-news

房市冷 地方財政也會「感冒」!稅收縮水恐掀公共建設骨牌效應 | M傳媒

房市冷 地方財政也會「感冒」!稅收縮水恐掀公共建設骨牌效應 | M傳媒
M-news 房市冷 地方財政也會「感冒」!稅收縮水恐掀公共建設骨牌效應 【M傳媒房產中心/專題報導】 房市低迷不只是市場買氣冷、建商縮手那麼簡單,它背後的連鎖反應,正在悄悄牽動地方政府的財政體質...

房市冷 地方財政也會「感冒」!稅收縮水恐掀公共建設骨牌效應

【M傳媒房產中心/專題報導】

房市低迷不只是市場買氣冷、建商縮手那麼簡單,它背後的連鎖反應,正在悄悄牽動地方政府的財政體質。正心不動產估價師聯合事務所協理陳孟筠指出,房市交易量與價格雙雙下滑,意味著契稅、土地增值稅、房屋稅、房地合一稅等主要稅收來源同步縮水,對高度仰賴不動產收入的地方財政來說,這無疑是一記悶棍。

她分析,當稅收減少,地方政府的財政空間被迫收縮,最先受到影響的,往往是民眾最有感的公共建設。「從道路鋪設、社區更新,到公園整建、排水系統維護,只要經費不足,全都可能延宕,甚至暫緩執行。」長期下來,城市競爭力下降、區域吸引力減弱,形成「房市冷卻 → 稅收減少 → 建設停擺 → 吸引力下降」的惡性循環。

實際上,根據主計總處資料,近年多數縣市房地相關稅收占地方歲入超過三成,尤其雙北、新竹、桃園等地,房市景氣與財政收入幾乎呈現同步波動。當市場進入盤整期,不僅買賣移轉棟數下滑,連帶也壓縮地方稅基。某北部縣市官員坦言:「契稅少了兩成,土地增值稅也跟著掉,連年度道路養護預算都得重新調整。」

然而,這場「稅收寒流」不僅衝擊政府,也考驗產業的抗壓力。陳孟筠提醒,目前雖然部分區域與建商出現現金流壓力,但尚未進入全面危機。不過若國際景氣再度轉弱或金融政策收緊,風險可能迅速擴散,出現建商倒閉、工地停工、建材價格急跌的惡性循環。

她呼籲,政府應以更積極的財政與金融手段,協助市場平穩過渡,例如調整稅制結構、鬆綁資金運用與強化住宅政策,避免房市過度冷卻拖垮地方財政。同時,產業本身也該趁此機會「練體質」,讓景氣修正成為升級契機,而非災難開端。

專家進一步指出,目前營建與裝修相關業者可從五大面向提前部署:
首先是檢視訂單結構,避免過度集中在大型新建案,可積極布局售後服務、維修與裝修市場,維持穩定現金流。
第二是強化資金管理,提前建立備用金,因應上游付款條件惡化或訂單遞延。
第三,轉向穩定市場,如都更、危老重建與公共工程等需求穩定領域。
第四,調整經營節奏,認清這波景氣修正可能拉長,不可抱持「速戰速決」的幻想。
最後,監控市場指標,包括新案庫存量、成交趨勢、利率與貸款審核變化,這些都是觀察市場健康度的重要風向球。

財經學者也補充,台灣地方財政結構長年依賴房市紅利,一旦交易凍結,就會暴露出結構性問題。未來應積極發展更穩定的收入來源,例如都市更新收益回饋、地方特許事業租金、公共土地再利用等,減少對房市稅收的過度依賴,才能讓財政穩健度更高。

M觀點:房市不只是經濟的「溫度計」,更是地方財政的「心臟」。

當房市冷卻,政府稅收減少、建設停擺、市民信心下滑,骨牌效應就此展開。與其被動挨凍,不如主動調整結構,讓市場有喘息空間、讓政府有財政彈性,也讓城市有機會在寒冬過後,迎來真正的「健康回暖」。
 

Message Board

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