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漲200%、薪水只漲20%!網控:不是房價太高,是薪水太低
【M傳媒房產中心/專題報導】
在台灣,房價高漲早已成為全民公敵,許多年輕人將「買房難」視為世代最大的不公。但有一名網友自稱「睡貓」,在網路上分享他的心路歷程與觀察,卻引發熱烈討論。他指出,問題的根源並非單純的房價,而是長期停滯不前的薪水。他直言:「真正壓垮一代人的,不是房子長太快,而是薪水死得太慢。」
「睡貓」表示,自己歷經過多種身分:當兵時精打細算每一塊津貼;做工時忍受風吹雨淋卻難換來安穩生活;進金融業後見識數字如何冷酷地操縱人生;甚至還曾經當過「萬惡的投資客」,親手推動過房價的遊戲。這些多元經歷讓他得出結論:台灣社會把過多憤怒投射在房價上,卻忽略了更深層的問題,薪資的停滯。
他進一步指出,過去二十年間,如果薪水能隨著房價翻倍,今天的抱怨聲或許不會如此震耳欲聾。
許多人的憤怒錯位,把建商、投機客與政府視為唯一的「戰犯」,卻忽視了薪水停滯這個結構性的困境。這其實是一種「停滯性通膨」的現象:物價節節攀升,從滷肉飯的35元漲到65元,房價一波波創新高,但薪水卻像釘子般釘在地板,一動不動。
這種矛盾,不僅製造了世代焦慮,也讓勞資雙方陷入惡性循環。
員工抱怨老闆壓榨,不願意調薪;老闆則喊冤,市場利潤早被壓縮,自己也快撐不下去。於是員工覺得被剝削,老闆覺得被誤解,雙方互相敵視,卻都忘了其實他們站在同一條下沉的船上。真正的贏家,是無聲吞噬購買力的通膨。
為何房價特別讓人痛?「睡貓」分析,房子是人生最大筆的支出。
早餐從50元漲到80元,人們還能咬牙忍受;但房價從800萬竄升到1600萬,對一個薪水幾乎沒變的人來說,簡直是摧毀夢想的重擊。房價因此成為放大鏡,把「薪水停滯」這個結構性問題照得無所遁形。
他最後語帶沉重地說,台灣社會急著找戰犯,卻往往忽略真正的兇手,那張數字冰冷的薪資單。
房價高漲是結果,薪水停滯才是根源。如果結構不改變,無論罵建商、罵投機客或罵政府,結局都一樣:這是一場沒有贏家的遊戲。
房價與薪水的矛盾,不僅僅是世代間的對立,更是整個經濟結構的困境。
若薪資持續原地踏步,任何打房政策都只是治標不治本。當房價成為壓垮年輕人的最後一根稻草,社會真正需要面對的,是如何打破停滯,讓勞工的努力能轉化為實質購買力。否則,這場關於「房價太高還是薪水太低」的爭論,將永遠沒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