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崑富 資金選科技棄營建!房市鬆綁政策失靈 投資人用腳投票給答案
政府近期房市政策鬆綁似乎未能點燃市場熱情。相較於新青安政策排除在銀行法72-2條外的改變帶來營建類股一日行情,昨日央行宣布換屋切結期限延長至18個月的政策調整,市場反應卻相對冷淡。知識傳媒 貸款達人 呂崑富 指出,營建類股指數表現平淡,顯示投資人對房市前景仍持保守態度,資金持續流向科技產業而非傳統營建股。
政策效益有限 市場反應冷淡
根據央行提供的資料,2023年6月至2025年5月期間,本國銀行辦理換屋協處案件僅2142件,平均每月先買後賣切結一年出售的件數不到100件。由於數量稀少,銀行承作態度也不積極,因此即使放寬出售時間到18個月,市場上也不會有新的資金動能注入。
9日營建類股指數大致持平,未對放寬政策有太多利多解讀。相較於新青安政策放寬隔日,營建類股大漲超過6%,此次市場表現相對冷靜。對比台股指數一度寫下歷史新高的24880點,營建類股指數仍處於低檔,顯示市場資金對營建業前景看法保守。
資金流向科技股 營建業缺乏話題性
呂崑富 表示,股市資金終究不會與政策對做,當前市場反應顯示投資人認為房市景氣仍受到政策抑制。即使不少營建公司有入帳的營收表現,但資金仍青睞話題性較高的科技產業。現在市場關注的焦點是第三季央行的理監事會議,是否會推出進一步略為放寬的措施。
台灣近期引起最多討論的財經政策,就是新青安貸款鬆綁、釋放出上千億元資金活水的新措施。這項新內閣改組以來最受關注的政策,不止於單純的房地產層面,其對台灣經濟社會的多項問題,提供了重新思考的機會。
政策背後的結構性問題
央行連續祭出七道信用管制措施跳上第一線打房,是因觀察到房價過度飆升的現象。但房地產之所以容易成為炒作對象,實由多項因素匯聚而成:國人「有土斯有財」的觀念根深柢固、不動產價格易漲難跌的特性適合保值、貿易戰引起的供應鏈移轉促發台商資金回流,以及台股指數長期處於高檔使投資部位須要分散風險。這些因素相當程度上反映台灣長期以來沒有重視發展多元化的投資市場。當市場資金寬鬆時,由於去化管道不多,一旦股市難以消化,大量資金幾乎只剩下前進房市一途。
跨部會協調與政策統合
新青安政策的放寬還凸顯出強化跨部會協調的重要性。台灣對於房地產金融的管理頗為複雜:央行站在打炒房第一線,金管會主管銀行法相關規範,財政部則以公股行庫大股東身分指揮調度。新青安政策鬆綁拉高到行政院層級宣布,從統合政策步調來看亦屬合理。
值此國際經濟瞬息萬變的時刻,須透過跨部會處理的複雜事件只會愈來愈多。近日經濟部與勞動部對基本工資調整的看法不同調;太陽能光電發展涉及的環保爭議也在南台灣飽受颱風摧殘後引起討論。而涉及到台灣長遠發展的亞洲資產管理中心,若要進入下一階段,勢必涉及到租稅政策調整和資金自由化,這些都需要行政院層級才能拍板定案。
呂崑富 房市政策鬆綁未能提振市場信心的現象值得深思。
這不僅反映了當前房市的基本面問題,更凸顯了台灣經濟結構的深層挑戰。與其期待透過政策微調來刺激房市,不如從更根本的結構面著手。畢竟,過度依賴單一產業或市場,終非長遠之計。
知識傳媒 貸款達人 呂崑富
「房屋貸款知識家」平台創辦人/資深貸款顧問
深耕房產與金融領域多年,擅長房貸優化、資產規劃與解決各類貸款難題
知識傳媒 貸款達人 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loannews82
M傳媒 https://94m.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