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安退場效應!雙和房市量縮45% 貸款成數跌破7成
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實施後,雙和地區房市交易量驟減45.1%,平均貸款成數跌破7成大關,撥款時間拉長至3.1個月,購屋門檻明顯提高。新青安房貸政策創造的房市熱潮,在央行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實施後出現明顯轉折。根據新北市中和地政事務所最新統計分析,2024年9月央行啟動信用管制後,雙和地區(中和、永和)房市交易量從每月平均390件驟降至214件,大幅萎縮45.1%,顯示緊縮銀根政策已對市場產生實質影響。
這份針對2023年7月至2025年3月實價登錄大數據的分析顯示,儘管交易量大幅下滑,雙和地區房地均價卻從每坪54萬元微幅上漲至56.1萬元,仍有3.9%的漲幅,呈現典型的「量縮價穩」格局。這種現象反映雙和地區憑藉成熟的都市商業機能、區內工業區提供的就業機會,以及日益完善的交通建設,持續吸引人口入住,支撐房價保持穩定。
中和地政事務所主任陳俊達指出,信用管制政策對購屋者最直接的影響體現在貸款條件上。統計數據顯示,雙和地區平均貸款成數從管制前的71.3%下降至管制後的69.3%,正式跌破7成關卡,且呈現持續下降趨勢。這意味著購屋者需要準備更多的自備款,購屋門檻明顯提高。
更值得注意的是撥款時間的延長。信用管制實施後,雙和地區房貸撥款月數從平均2.8個月增加至3.1個月,增幅達10.7%。從占比分析來看,能在2個月內完成撥款的案件從管制前的30.5%大幅降至15.2%,而需要3-4個月撥款的案件占比則從55.9%增加至72.5%,顯示銀行審核程序更加謹慎,放款速度明顯放緩。
這些變化對購屋者產生實質影響。貸款成數下降意味著購屋者需要準備更多自備款,而撥款時間拉長則增加了交易過程的不確定性,特別是在與賣方約定交屋時程時,可能需要預留更長的緩衝時間。對於換屋族而言,時間差的調配變得更加困難。
分析也發現,雙和地區因屬都會核心區,房產保值性較佳,貸款成數下降幅度相對輕微。相比之下,新興重劃區或郊區的貸款條件可能更加嚴格。這也解釋了為何在交易量大幅萎縮的情況下,房價仍能維持微幅上漲的趨勢。
央行信用管制政策確實已對房市產生降溫效果,雙和地區的量縮價穩現象可視為這波政策調控的縮影。
對購屋者而言,現在不僅要面對更高的自備款要求,還需要預留更長的交易時間。建議有意購屋的民眾應更審慎評估自身財務狀況,並與銀行提前確認貸款條件,同時在簽約時適當調整交屋期程,以因應這波信用緊縮帶來的新挑戰。在市場調整期,充足的資金準備與時間規劃將是成功購屋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