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三難貸!央行緊盯兩大指標,銀行授信趨嚴衝擊中小建商
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與銀行自主管理措施持續發酵,房市呈現「量縮價穩」格局,9月理監事會議鬆綁機率渺茫,中小建商面臨嚴峻資金考驗
中央銀行將於9月18日召開第三季理監事會議,房市管制措施是否鬆綁成為市場關注焦點。根據多家銀行高層分析,房市管制措施至少將維持至今年底,主要原因是國內房價下跌幅度仍不顯著,僅議價空間擴大,加上不動產放款集中度仍處高檔,並非央行鬆綁管制的最佳時機。
央行自去年第四季起對銀行祭出為期一年的不動產總量控管措施,要求銀行自主管理不動產貸款總量。銀行高層普遍認為,年底前提前鬆綁的機率微乎其微。央行觀察的兩大關鍵指標「不動產放款集中度」與「市場價格」,至今未出現明顯改善,使得政策轉向的可能性大幅降低。
目前全體銀行的不動產放款占比雖已從高點37.61%降至約36.97%,但仍處於歷史相對高檔。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張建一指出,政策雖使房市出現量縮,但「價還是穩」,沒有下跌跡象,因此還看不到鬆綁的可能。
在信用緊縮環境下,銀行授信更趨謹慎。目前市場上有三類不動產貸款特別「難貸」:15坪以下小套房房貸、非首購族房貸,以及財務狀況不佳的建商土建融。銀行優先將額度留給首購族,對非首購族與投資型產品幾乎緊閉大門。
中小型建商面臨的壓力尤為嚴峻。銀行主管透露,除財力雄厚、往來多年的大型建商外,新客戶若資本額太小或財務吃緊,很容易被拒於門外。民營銀行高層直言:「我們銀行只做大建商,最近幾年,小建商壓力確實很大,我們也不太敢接。」
儘管如此,央行政策仍保留一定彈性。
央行強調,信用管制措施並未限制都更危老重建貸款,這類配合政府政策的案件仍可正常申貸。事實上,都更危老重建貸款年增率仍逾20%,顯見政策並未影響這類政策性貸款。
央行理事認為,當前國內經濟成長與通膨均處於相對平衡狀態,產出缺口趨近於零,利率政策暫時沒有急迫性轉向的需要。加上國際經貿不確定性仍高,央行可能維持現行政策至年底。
央行房市管制政策已進入深水區,在「金融穩定」與「市場發展」間尋求平衡。
隨著9月理監事會議臨近,市場普遍預期政策將保持連續性。未來觀察重點將轉向銀行不動產放款集中度是否持續改善,以及房價是否出現合理修正。對於購屋者與建商而言,適應緊縮信貸環境、強化財務體質,將是度過這波調整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