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信心崩盤!26個月新低背後藏就業海嘯,關稅衝擊恐讓無薪假全面爆發
工具機產業驚現停工潮,台中供電綠燈洩漏經濟危機真相
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27日公布8月消費者信心指數(CCI)總指數驟降至63.31點,較上月下跌1.07點,創下2023年5月以來、長達26個月的新低紀錄。研究中心執行長吳大任發出嚴重警告,這波信心下滑與美國「20%+N」關稅及232條款不確定性密切相關,待關稅效應全面發酵後,台灣經濟將面臨更大挑戰,甚至可能引爆就業海嘯。
這項最新調查結果顯示,民眾除了對未來投資股票信心略有上升外,其餘五項指標全數下滑。
其中,未來半年家庭經濟狀況信心創下1年4個月新低點,國內經濟景氣信心更是跌至2年6個月最低點,就業機會信心也滑落至1年4個月低點。特別值得關注的是,購買耐久性財貨指標月跌2.04點,成為下降幅度最大的項目,反映民眾對大額消費的保守態度日益濃厚。
吳大任以工具機產業遭受的關稅衝擊為例,深入分析當前經濟困境。台灣工具機面臨20%+N的高關稅,而最大競爭對手日本僅有15%關稅,加上日圓持續走貶、新台幣反而升值,雙重壓力下讓台灣工具機原本的性價比優勢蕩然無存。他透露,已有不少工具機業者被迫選擇暫時停工因應,產業危機一觸即發。
更令人擔憂的是,對等關稅自8月7日正式上路後,產業衝擊已經開始顯現。
吳大任分享近日參與財經節目時的驚人觀察:明明是天氣炎熱的用電高峰,工具機產業密集的台中地區卻出現供電充裕的綠燈,與其他縣市供電吃緊的黃燈形成強烈對比,這從側面印證了工具機產業停工的嚴重程度。這個「綠燈警訊」背後,隱藏的是產業停擺的經濟危機。
吳大任進一步警告,美國關稅生效後,當工具機等傳統產業不敢接單生產,意味著廠商可能擴大實施無薪假或直接裁員。一旦受雇員工對工作穩定性產生疑慮,將連帶影響家庭所得預期和市場消費信心,形成惡性循環。他預估,在內需消費面出現如此明顯的警訊後,未來幾個月的消費信心很難有起色,就業市場恐將迎來寒冬。
8月消費者信心指數63.31點的水平,吳大任坦言這已經回到疫情解封後初期的低迷水準。
這個數字不僅反映了民眾對當前經濟狀況的擔憂,更預示著未來半年經濟復甦面臨嚴峻挑戰。從房市到消費市場,都可能因為這波信心危機而進入冰河期。
專家觀點:
消費者信心指數跌至26個月新低,確實為台灣經濟敲響警鐘。從房市角度觀察,當民眾對就業穩定性和家庭經濟狀況產生疑慮時,首先會縮減的就是購屋、換屋等大型消費支出,這對房地產市場將產生直接衝擊。
特別是工具機產業聚集的中部地區,如果無薪假或裁員情況擴大,不僅影響當地就業市場,更可能導致房市買氣進一步萎縮。建議現階段有購屋需求的民眾,應該更加謹慎評估自身工作穩定性和還款能力,避免在經濟不確定性高的時機點過度擴張財務槓桿。
對政府而言,除了關注關稅談判進展外,更應該及早規劃產業轉型支援方案和就業安全網,避免傳統產業衝擊擴散到整體經濟。畢竟,民眾有了就業安全感,才會有消費信心,經濟才能進入良性循環。現在需要的不是恐慌,而是冷靜應對與積極轉型。
圖/中央大學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