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支付租金須留意!房東「稅務身分」不同 扣繳稅率差一倍
財政部中區國稅局近日提醒企業,支付租金時務必確認房東的「稅務身分」,若房東屬於「非居住者」,扣繳稅率將從一般的10%提高至20%,且申報時限也大不相同。這項規定看似細微,卻可能讓企業因疏忽而面臨補稅甚至罰款,不可不慎。
根據國稅局說明,判斷個人是否為「中華民國境內居住者」的關鍵在於居留天數與經濟重心。若納稅人在台灣設有戶籍,且當年度在境內居留滿31天,或雖未滿31天但生活及經濟重心在國內(如享有健保、配偶子女在台等),即屬居住者,適用10%扣繳率;反之則視為非居住者,扣繳率提高至20%。更值得注意的是,申報時限也有差異:支付給居住者的租金可於次月10日前繳納,次年1月底前申報;但若是非居住者,必須在給付日起10日內完成扣繳申報。
國稅局舉例說明,甲公司2024年承租某房東房屋,每月支付租金1萬元,全年共12萬元。由於房東設籍台灣,甲公司誤以為其為居住者,僅按10%稅率扣繳,並於隔年1月才申報。然而經查核發現,該房東當年度從未入境台灣,且簽約時已告知長期居住海外,依法應屬非居住者,適用20%扣繳率。甲公司因未依法代扣2,000元稅款且未依限申報,最終遭國稅局裁罰。
這起案例凸顯企業在處理租金支付時容易忽略的細節。許多企業主以為房東有台灣戶籍就自動適用居住者稅率,卻未查核實際居留狀況,導致扣繳錯誤。國稅局強調,即便房東持有台灣戶籍,若長期未入境,仍可能被認定為非居住者。特別是近年跨境工作、居住情況普遍,企業更應謹慎確認房東的稅務身分,避免因小失大。
隨著國際移動日益頻繁,這類跨境稅務議題將更常見。企業除了應加強對扣繳規定的了解,也可考慮在租約中明確約定稅務處理方式,或要求房東提供居留證明,以降低稅務風險。國稅局也建議企業可多利用稅務諮詢服務,確保扣繳作業符合規定,避免因疏忽而受罰。這項提醒不僅關乎企業稅務合規,更是健全租賃市場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