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股銀土建融驚現「死亡交叉」!央行打房重拳下 這類建商恐爆倒閉潮
在央行持續打房政策下,2025年公股銀行土建融業務呈現明顯分化。土地銀行、臺灣銀行等指標性公股行庫土建融餘額持續下滑,其中土銀較2023年底減少9.59%,臺銀同期減幅約8.1%,反映央行信用管制對傳統建商融資的強力抑制。然而,第一銀行與彰化銀行卻逆勢成長,主要受惠於政府推動的都更危老重建政策,顯示政策導向已成為當前土建融市場的關鍵變數。
土銀、臺銀土建融連年萎縮 兆豐、合庫持平觀望
土地銀行截至2025年6月底,土建融餘額不僅較去年底減少2.35%,相較2022年更累計下滑10.02%,呈現逐年遞減趨勢。臺灣銀行同樣緊縮土建融業務,近三期數據均呈現衰退。業界分析,此現象主因央行「健全房地產市場方案」嚴格限制不動產放款,加上銀行法第72-2條規定(不動產放款不得超過存款總額30%),迫使公股行庫調整授信策略。
兆豐銀行與合作金庫則採取保守策略,兆豐2025年上半年土建融成長率略低於往年,合庫餘額1,590億元與去年同期持平。合庫銀更暫停受理他行土建融分戶房貸,顯示銀行在額度緊縮下,優先確保自身合作建案的資金需求。
都更危老成政策紅利 一銀、彰銀逆勢突圍
相較於整體市場低迷,第一銀行與彰化銀行憑藉都更危老專案維持成長動能。一銀土建融餘額年增6.6%,其中都更危老及社會住宅放款成長逾四成;彰銀則以1,800億元土建融餘額位居市場前三,儘管增幅放緩至2%,仍優於同業平均。
此趨勢反映政府政策對金融市場的深遠影響。央行雖嚴控一般建商融資,但對符合都市更新、危老重建的案源仍給予支持,促使銀行調整業務結構,將資源集中於政策鼓勵的領域。
政策不鬆綁 土建融市場難見回暖
短期內,央行打房政策未有鬆綁跡象,加上《銀行法》第72-2條的放款天花板限制,公股銀土建融業務恐持續緊縮。業者預期,未來市場將更依賴都更危老等政策性貸款支撐,而傳統建商融資則可能轉向民間銀行或聯貸模式,以分散資金壓力。
這場土建融市場的結構性調整,不僅反映央行管控房市的決心,也預示未來建築業的發展將更緊扣政策方向。在「量縮價平」的房市格局下,建商與銀行都需適應新的遊戲規則,才能在緊縮環境中尋求生存與成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