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由於您使用的瀏覽器已經過時,微軟已經於2016年停止IE10以下瀏覽器的技術支援,請您安裝Google Chrome瀏覽器
  1. 首頁
  2. 焦點
  3. 焦點

新青安貸款成效受質疑 審計部示警:35%核貸戶房貸負擔超合理範圍

新青安貸款成效受質疑 審計部示警:35%核貸戶房貸負擔超合理範圍
焦點 新青安貸款成效受質疑 審計部示警:35%核貸戶房貸負擔超合理範圍 財政部自2023年8月推出「新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新青安),提供最高1,000萬元貸款額度、40年還款期及5年寬限...

新青安貸款成效受質疑 審計部示警:35%核貸戶房貸負擔超合理範圍

財政部自2023年8月推出「新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新青安),提供最高1,000萬元貸款額度、40年還款期及5年寬限期,並搭配利率補貼,試圖減輕首購族負擔。然而,審計部最新決算報告指出,該政策執行一年後,出現「貸後短期轉售」、「高價物件申貸」等亂象,更有高達35%的核貸戶房貸負擔超出合理範圍,恐衍生長期金融風險。 

 

政策美意遭扭曲 投資客鑽漏洞 

新青安原意是協助無殼蝸牛購屋,但審計部調查發現,部分核貸戶購入總價超過4,000萬元的房產,明顯不符合政策鎖定的「經濟弱勢」族群。此外,有申貸者利用5年寬限期「短炒」房產,在寬限期內轉售獲利,與政策初衷背道而馳。財政部雖於2024年6月緊急補破網,要求簽署自住切結書、限制一生僅能申貸一次,並追回違規補貼利息2,725萬元,但市場投機行為已對房市穩定造成衝擊。 

 

更值得關注的是,審計部分析還款負擔能力後發現,約15.76%的核貸戶每月房貸支出占收入40%~50%,屬「負擔能力偏低」;另有19.9%的核貸戶還款占比超過50%,進入「高風險區間」。整體而言,35%的申貸者可能面臨寬限期結束後的還款壓力,凸顯銀行授信審查未能有效把關。 

 

長期風險浮現 政策待調整 

審計部警告,新青安的寬限期設計雖降低初期還款壓力,但40年期房貸的總利息成本驚人,加上當前利率環境波動,若未來升息或經濟下行,恐導致大量核貸戶陷入違約風險。此外,公股銀行為配合政策放寬核貸標準,使得房貸集中度攀升至37.4%,逼近法規上限,央行已示警可能危及金融穩定。 

 

賣厝阿明建議,財政部應重新檢視補貼機制,例如增設「收入門檻」或「房價上限」,避免資源遭濫用;同時強化貸後追蹤,確保房屋確實用於自住。此外,對於真正弱勢的首購族,可考慮提供「階梯式補貼」,隨還款年限逐步減少優惠,引導財務規劃紀律。 

 

居住正義需更精準的政策工具 

新青安政策反映政府解決高房價問題的善意,但執行面的疏漏卻讓美意打折。未來除了加強違規稽查,更需通盤評估政策對房市、金融穩定的長期影響。居住正義不應僅靠寬鬆貸款達成,而是需要結合稅制改革、社會住宅供給等多元策略,才能讓年輕人真正「住得起」,而非「貸得動卻還不起」。

Message Board

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