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售屋雪崩!建商「低首付」致命陷阱,銀行悄悄收傘》
最近預售屋市場正面臨嚴峻考驗,建商銷售狀況普遍不佳,能賣到五成已屬難得,更有不少建案連四成都賣不到。這種市況讓銀行業者相當憂心,深怕會出現更多「爛尾樓」案例,因此已悄悄提高土建融授信的審查標準,特別是針對中小型建商的財務狀況把關更嚴格。
市場低迷迫使建商祭出各種促銷手段,最明顯的就是大幅降低頭期款門檻。以往購屋者至少要準備總價10%的簽約金和頭期款,現在有些建案甚至砍到5%,還允許買方將後續款項延到交屋時再繳。這種做法雖然短期能刺激買氣,卻也讓銀行更擔心建商的資金周轉能力。
一位大型行庫主管透露,他們現在審查建商融資案時,特別關注三個重點:首先是建商的推案節奏和資金調度能力,避免出現資金斷鏈;其次是銷售預估是否過於樂觀;最後就是頭期款收取比例,低於10%的案子都會被特別標註風險。
面對銀行緊縮銀根,建商也開始尋求其他融資管道。最近就出現一個特殊現象:不少建商開始接受購屋者開立的支票,並將這些「應收帳款」打包作為發行公司債的擔保品。這種做法雖然能暫時緩解資金壓力,但也反映出建商面臨的困境。
對購屋者來說,現在買預售屋要格外小心。專家建議,除了選擇財務穩健的大型建商外,最好定期查看工程進度,並保留所有付款證明。特別是遇到「超低首付」的促銷案時,更要提高警覺,因為這可能是建商資金短缺的警訊。
整體來看,這波市場調整雖然帶來不少風險,但也讓購屋者有機會更理性地評估建商品質。與其被低首付吸引,不如耐心觀察,等建案完成結構體後再進場,或許是更穩妥的選擇。畢竟,在市場波動時期,保障自身權益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