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由於您使用的瀏覽器已經過時,微軟已經於2016年停止IE10以下瀏覽器的技術支援,請您安裝Google Chrome瀏覽器
House579房屋交易買賣平台
貸款
房仲
社宅
裝修
賣厝阿明Line
  1. 首頁
  2. M-News
  3. M-news

《房仲業寒冬真相》抽成高≠賺很大!專家算給你看:一成交先扣租金廣告人事成本

《房仲業寒冬真相》抽成高≠賺很大!專家算給你看:一成交先扣租金廣告人事成本
M-news 《房仲業寒冬真相》抽成高≠賺很大!專家算給你看:一成交先扣租金廣告人事成本 M傳媒 房產中心/專題報導 最近房市冷颼颼,許多房仲公司關門、縮編,甚至有人好奇:「房仲成交就抽40\~5...

《房仲業寒冬真相》抽成高≠賺很大!專家算給你看:一成交先扣租金廣告人事成本

M傳媒 房產中心/專題報導

最近房市冷颼颼,許多房仲公司關門、縮編,甚至有人好奇:「房仲成交就抽40\~50%,這樣不是賺很大嗎?為什麼還倒那麼多店?」其實,房仲表面抽成高,但背後成本與市場變動,才是讓人喘不過氣的關鍵。

 

高抽成背後的真相

許多人以為,房仲每成交一筆,就能賺滿滿。事實上,成交抽成40\~50%只是「毛利」的一部分。房仲公司要付房仲業務薪資、店租、行銷廣告費、系統軟體、教育訓練,還有法律與行政支出等。以台北市一間小型房仲店為例,一個月租金就可能破十萬元,業務薪水、佣金分潤、雜費加起來,光是固定成本就占掉收入大半。業務成交一筆房子,40~50%看似多,其實公司真正淨賺的比例有限,更別提遇到市場冷淡、成交件數大幅減少時,收入就直直落,很多店面撐不下去。

 

房市冷卻,仲介首當其衝

過去一年,央行打房政策與信貸管制,使得房市交易量縮。根據業界統計,許多房仲店面收入銳減,有些甚至倒閉。原因很簡單:房子不好賣,交易量少,佣金收入就不穩定,無法支撐龐大的租金與薪資支出。有房仲主管指出,去年房市高峰期,成交量大,收入看起來亮眼;但打房後,許多買家觀望、投資客退場,成交件數大減,尤其是單一仲介店面人力有限,固定成本卻不減,結果「看起來賺很大,其實賠掉更多」。

 

為什麼打房一年倒這麼多間店?

除了交易量下降,另一個關鍵是「競爭壓力」。台灣房仲業者數量龐大,市場早已飽和。新開店面不少,但一旦成交量下降,沒有厚實資本的公司就先倒下;大公司雖然能撐,但也會裁員、縮小分店。另外,房仲抽成制度也讓壓力更明顯。業務個人抽成再高,很多是「變動成本」成交才拿錢,但房仲公司租金、行政成本、廣告費都要先支出。成交量不夠高,現金流很容易斷,這也是為什麼打房一年,不少店面撐不過去的原因。

 

專家提醒:房仲不是賺很大

不動產專家表示,房仲收入高低,跟市場景氣、成交量密切相關。成交抽成再高,如果整體市場冷,租金、人事、廣告成本照樣要付,根本吃不下。尤其是中小型仲介公司,承受風險更大。換句話說,外界看到房仲抽成高,但那只是「表面數字」,真正淨利不一定多,房市一冷,撐不起來的就先倒下。這也是打房一年,台北市甚至全台多家房仲店相繼關門的原因。

 

表面光鮮,背後壓力大

成交抽成 40~50%,對業務看似高報酬,但公司營運成本、固定支出、政策風險、房市波動,都可能吞掉大部分利潤。房仲不是沒有壓力的「提款機」,而是市場敏感、成本高昂的行業。對消費者來說,理解房仲背後成本,也能更理性看待房價與成交行情;對業界而言,面對政策與市場震盪,精細化管理、降低風險才是生存之道。

Message Board

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