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隱形費用!房市「中人」收服務費合法嗎?地政局:無法可管,糾紛只能走民法
M傳媒 房產中心 專題報導
近期房市交易中出現部分「中人」收取服務費,卻未取得仲介資格,引發民眾關注其是否合法。地政局回應指出,「中人並非房屋仲介,因此現行《經紀業管理條例》無法對其處罰。」換言之,中人不在仲介法規範範圍內,其收費行為在法律上屬民法一般委任契約,而非仲介契約,這也讓不少民眾對房市交易中的「隱性費用」感到疑惑。
專家分析,中人通常是介於買賣雙方之間,提供聯絡、資訊傳遞或協助談判等服務,但並未取得仲介執照。
他們可依民法第529條至第533條成立「委任契約」,由委託人與受任人約定服務內容及報酬。也就是說,民眾口中的「服務費」在法律上通常被視為「委任報酬」,與仲介收費不同。與仲介相比,《經紀業管理條例》對仲介收費有明確上限及規範,而民法對一般委任報酬並未設上限,原則上雙方可自由約定,但仍需遵守誠信原則。
然而,專家提醒,若收費過高或條款不合理,仍可能觸及民事爭議。
例如,中人承諾協助完成交易,卻未履行服務內容,買賣雙方可依民法請求返還報酬或減少支付金額;若中人收取報酬後未提供合理協助,甚至涉及欺瞞、脅迫等行為,也可能面臨民事責任。實務上,專家建議民眾在與中人簽約前,應明確書面約定服務範圍、報酬金額及付款方式,並保留完整交易紀錄,以保障自身權益。
地政局也強調,雖然中人不受仲介法規範,但民眾仍可依民法委任契約要求保障,避免支付不合理費用。
專家指出,隨著房市交易日益多元化,這類非仲介角色逐漸普遍,買賣雙方若不注意契約條款,很容易因資訊不對稱或理解落差而產生糾紛。此外,專家提醒,在選擇中人服務時,應先確認其專業能力與過往經驗,避免因缺乏執照或知識而增加交易風險。雖然中人可提供資訊、協助聯絡及建議,但法律地位不同於仲介,並不具備仲介的合規保障,所有責任最終仍由買賣雙方自行承擔。
專家建議,面對中人收費時,消費者應先了解其法律地位,屬民法委任契約而非仲介行為。
雖然《經紀業管理條例》無法限制其收費,但透過明確書面約定、明確服務範圍及報酬方式,仍可合法保障自身權益,避免成為高額服務費受害者。認清角色、謹慎簽約,是保障交易安全的關鍵,也是每位房市買賣民眾應有的基本防護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