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靠新青安買房先過三關》銀行員曝真相:信用瑕疵、收入不穩、負債過高直接打槍
近期,一名網友在社群平台直言:「政府搞的新青安政策,名義上是要幫年輕人輕鬆買房,結果搞到現在一堆人不好貸款,根本裝笑維!」這番話道出部分青年對政策落差的不滿,也引發社會對房市輔助政策成效的關注。
新青安政策,全名「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方案」,其宗旨是提供青年族群低利率貸款與首購補助,鼓勵年輕人早日置產。然而政策實施後,部分申請者卻遭遇貸款門檻高、審核嚴格等困難,讓青年族群感到政策便利性不足。專家分析,這反映政策設計的矛盾:一方面希望降低首購門檻幫助年輕人入手房產,另一方面為控制金融風險,銀行與政府對貸款資格、收入、負債比及信用紀錄設下嚴格規範,導致實際可貸額度與便利性大打折扣。
新青安政策本質仍屬公股銀行貸款工具,銀行必須控管不良率,因此對收入穩定性及負債比例都有要求。
年輕首購族若資金不足或收入不穩定,很可能被拒貸或貸款額度不足。此外,政策對房屋總價、屋齡與地點亦有限制,雖有補助初衷,但自住以外的需求(如換屋或投資)並不適用,讓部分青年抱怨「限制太多,根本裝笑維」。
專家進一步指出,政策溝通與民眾理解落差也是問題之一。
許多年輕人誤以為「優惠政策」等於「購屋無障礙」,實際上仍需符合貸款額度、首付款比例及收入條件。若未充分了解申請細節,過程中被婉拒或貸款不足,容易產生挫折感,並將政策批評為「名不副實」。
此外,專家建議,政府在推出房市輔助政策時,應加強資訊透明度與民眾教育,讓申請者清楚掌握條件、限制與潛在風險。同時,青年族群在規劃購屋計畫時,也應依自身財務能力規劃,避免單靠政策補助置產。
新青安政策本意在於幫助青年購屋,但實務執行中出現門檻高、貸款審核嚴格等問題,使部分年輕人感到挫折。
專家建議,年輕族群應先盤點財務能力、了解政策適用範圍,並尋求專業建議,以在政策優惠與自身需求間取得平衡。政策設計者也需持續檢討條件與溝通方式,確保「真正幫助青年購屋」的初衷落實,避免青年因期望落空而失去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