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稀稀窣窣」聲嚇壞屋主!專家揭真相:不一定是滲水,也可能是這些問題
【M傳媒房產中心/專題報導】
「最近連日下雨,半夜天花板傳來稀稀窣窣的聲音,難道是漏水?」一位網友在臉書《賣房知識家》社團發文求助,語氣中藏不住擔心。尤其樓上是露台、樓下又有天花板的設計,更讓人直覺聯想到「滲水」兩字。不少人留言安慰「別怕,先觀察」,但也有人分享自身經驗,提醒別等出現水漬才處理,因為那時可能已經來不及。
根據房屋修繕業者分析,若聲音出現在連續降雨後,來源可能有三種:
第一是雨水在露台積聚,透過排水孔或管道滲進結構縫隙,產生「滴水聲」或「滑水聲」;第二則可能是天花板內藏有金屬管線或通風管,因溫差與水氣導致熱漲冷縮,出現摩擦聲或氣流聲;第三種,也是不少人誤判的情況,其實是昆蟲或小動物入侵天花板空間,特別是雨天避難的壁虎、老鼠、蟑螂都可能造成細微摩擦聲。
賣厝阿明建議,若懷疑是滲水,觀察重點有三個。
首先是天花板表面是否出現局部泛黃或鼓起,那通常是水氣滲入的初期跡象。
再者,可利用手電筒照射角落,觀察是否有陰影、黑斑或裂痕變色;這些往往是濕氣滯留、黴菌開始生成的信號。
第三,在安靜環境下仔細聽聲音節奏:滲水多半是規律「滴、滴、滴」,但若是連續細碎、時有時無的聲音,反而可能是小動物活動或風管振動。
根據內政部營建署過去資料,台灣超過六成老屋有不同程度防水問題,特別是屋齡逾20年的樓頂露台,若當初防水層老化或施工未做保護層,雨水容易從磁磚縫隙、牆角或排水孔周圍滲入。尤其樓上設有露台、樓下又加裝天花板的格局,最容易「藏問題」,因為天花板封閉後水跡不易被發現,等到真的漏出來,通常已經是鋼筋混凝土都受潮。
而若是「動物聲」導致的干擾,修繕達人提醒,不要自行打開天花板驚嚇牠們,以免受傷或引發掉落危險。可先請除蟲公司或捕鼠業者檢查,並封堵外牆排水孔或空隙,以免雨天牠們再度進入避難。若是風管、冷氣管線摩擦聲,則多半是固定不牢或熱脹冷縮導致,找水電工稍作調整即可改善。
「半夜聽到稀稀窣窣,不代表就一定是漏水。」
這件事提醒我們,防水不只是屋頂的問題,更是整棟建物健康的警訊。若聲音來自水氣,就該趁早檢查露台防水層、排水孔暢通與否;若來自動物或設備,也別拖著不處理。找出源頭,對症下藥才是安家關鍵。
 
 
 
 
.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