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危老推動師再擴編 助老屋重建、活化城市面貌
【M傳媒房產中心/專題報導】
老屋重建在苗栗正加速推進!自2019年苗栗縣政府推行「危老推動師制度」以來,已協助核准47件危老重建案,占全縣核准案件的67%,而全國目前僅台北市與苗栗縣推行此制度。30日授證典禮上,又有43名新推動師加入行列,將持續輔導社區重建,改善居住品質、活化城市面貌。
縣府指出,危老推動師制度自實施以來,已成為縣內都市更新的核心推力。據統計,56位現有危老推動師輔導的案件核准效率提高約2成,65件危老重建案重建前僅7354坪,重建後增至5萬8708坪,平均成長近8倍,顯示推動師在整合地主、協助建案審核上發揮關鍵作用。
為鼓勵推動師積極輔導,縣府訂定《苗栗縣危老重建推動師輔導推動費核發要點》,完成輔導並備查後6個月內協助完成重建計畫,即可申請補助:耐震詳評最高16萬元、重建計畫核定48萬元,地震受災戶或海砂屋案件補助還可加倍,進一步提升推動效率,促進公共安全與都市再生。
地方業者也對制度肯定有加。苗栗縣不動產建築開發商同業公會常務理事林志鎬表示,他在苑裡執行的兩件三合院危老案中,第1案整合60多位地主,第2案在短短3個月內完成80多戶整合,顯示危老推動師不僅能活化停滯多年的老社區,也吸引青年回流,為地方都市更新注入活力。
縣長鍾東錦表示,苗栗市、竹南、頭份及通苑等地區老舊房屋密集,透過危老推動師的協助,可避免建物閒置浪費、改善市容與居住品質,進而提升生活機能,吸引年輕人留下。縣府也成立開發科,以專業與信心推動危老重建,簡化流程、提供彈性法規,加速都市更新進程。
M觀點:
苗栗縣危老推動師制度的成功,反映出老屋重建不僅是建物改造,更是一種城市治理與社區活化策略。透過專業人士協助整合地主、加速核准流程,不僅縮短重建時間,也降低行政與整合成本,促進居住品質提升與公共安全保障。隨著新一批推動師加入,苗栗老屋重建效率可望再攀升,對地方經濟、城市景觀及青年回流都有正面效益,也提供其他縣市可借鑑的都市更新模式。圖/google。
 
 
 
 
.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