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帶看費爭議燒!房仲嘆千元收費如搶劫 屋主反成最大苦主
【M傳媒房產中心/專題報導】
帶看一次收1000元,成交還要再抽2000元清潔費!最近一則社區公告在房仲業界引爆怒火,也讓買賣屋隱形成本浮上檯面。
帶看費成房仲不能說的痛
「前幾天看到有人分享一個社區公告,寫著:『仲介成交後,須繳交2,000元清潔費。』我看到那一瞬間,火氣整個都上來。」這是一位資深房仲在網路上的真心話,道出許多同行心聲。近來不少社區大樓開始向房仲收取帶看費,金額從100元到驚人的1000元不等,甚至成交後還要再收一筆「清潔費」,讓房仲業者直呼吃不消。
更讓房仲不滿的是,這些收費名目與實際成本明顯不符。有房仲無奈表示:「帶個客人進去看房子,30分鐘就走,憑什麼要收錢?」、「我又不是來烤肉,也不是觀光」,質疑收費正當性。特別是最讓業界反彈的是,連「成交後」都要再抽一筆2000元的清潔費,讓房仲想問:「房仲在公司裡簽約成交,社區的健身房是爆炸了嗎?中庭是著火了嗎?到底清潔什麼?」
房仲業者壓力大,帶看成本激增
許多人認為房仲收入豐厚,抽成比例高,但實際情況可能並非如此。根據2025年最新統計,全台房仲半年平均成交不到兩筆,每筆案子從開發、曝光、帶看到成交,常常要耗時三個月以上。若每次帶看都被收取高額費用,對房仲來說確實是沉重負擔。
有房仲算了一筆帳:早餐50元、午餐100元、晚餐150元,結果帶看一趟就被收1000元,等於一週的吃飯錢直接沒了。事實上,不是每個房仲都那麼好過,有些人甚至連加油錢都要煩惱,高額帶看費無疑加重了他們的工作壓力。
社區收費法理爭議,專家提解方
社區向房仲收取帶看費或成交清潔費,在法律上究竟站不站得住腳?理威法律事務所吳冠逸律師指出,若社區透過區分所有權人會議制定規約,並明訂收費標準,這部分並不違法。不過律師也建議,若屋主認為社區的「收費」規約不合理而影響其賣屋權益,可向管委會提出建議,或召開區權人會議決議是否廢除該規約。
另一方面,也有法律專家認為,這類收費應符合「公平」及「誠信」原則。如果收費標準高到足以妨礙正常交易行為,法院有可能認定該條款對仲介或屋主造成重大不利益,屬於「以多數壓迫少數」的行為,從而認定為無效。
屋主成最終受害者,房產流通受影響
這波帶看費爭議中,最受傷的其實可能是屋主。房仲業者分析,高額帶看費會直接影響成交率,因為仲介不願意大量帶看,最終損失的其實是屋主。當房仲面臨每次帶看都要被收1000元的情況,十次帶看就是虧損10000元,自然會避開這類社區,導致屋主物件的曝光度大幅降低。
有房仲直言,同意收取高額帶看費的屋主其實「最笨」,因為這看似幫社區增加收入,實際上卻讓自家房子成交機會變低。特別是對於那些不是豪宅的一般社區,這種收費政策反而可能讓房仲卻步,最終損害的是屋主自身的利益。
市場機制自然反制,抵制行動醞釀中
面對不合理收費,市場機制也開始產生反作用。吳冠逸律師觀察到,有些房仲為了「抗議」社區不合理的收費規定,會刻意不協助買賣該社區的房子,使社區房價也受到影響。這種「抵制行為」若聯合更多不同品牌房仲的力量,對社區其實並非好事。
事實上,已經有房仲業者開始建議同行,遇到不合理的帶看費,評估後可以選擇不帶看該社區的物件。而對屋主來說,也應該意識到社區收取過高帶看費,表面上增加社區收入,實際上可能讓房子成交更慢,甚至錯失理想買家。
社區帶看費爭議本質上是一場住戶權益與房仲負擔的拉鋸戰。
隨著房市交易趨向平淡,這類衝突可能更加頻繁。如何在社區管理、住戶權益與房產流通之間找到平衡點,考驗著社區管委會的智慧,也牽動著每一位屋主的切身利益。
畢竟,當帶看費高到連房仲都卻步時,最大的輸家恐怕是想賣房子的屋主自己。「省了小錢,卻可能賠上更大的成交機會」,這或許是這場帶看費大戰中最值得深思的課題。
 
 
 
 
.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