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衝擊下的台北商辦新常態 小坪數租賃成市場主流
在美國關稅政策與全球經濟不確定性的雙重影響下,台北市A級辦公市場正經歷結構性轉變。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第二季商辦租賃市場出現明顯轉向,200坪以下的小型辦公空間成交占比近五成,反映企業在保守策略下對靈活空間的需求激增。
仲量聯行最新報告指出,台北A辦市場第二季租賃成交量僅7,020坪,較去年同期減少17%,顯示企業決策周期明顯拉長。值得注意的是,48%的成交案例集中在200坪以下的小型單位,與過往動輒上千坪的需求形成強烈對比。商仲業者分析,這波「微型化」趨勢主要受美國關稅政策影響,企業為控制成本,紛紛縮減辦公規模或轉向彈性空間方案。
市場供需結構正在重塑。雖然核心商業區租金仍微幅上揚至每坪3,216元,但隨著下半年預計有2.7萬坪新供給釋出,業主已開始調整策略,透過延長免租期、提供裝修方案等方式維持競爭力。空置率方面,核心商業區微升至6.7%,而南京松江區因企業升級需求,空置率反降5.5個百分點,呈現區域分化現象。
產業分布呈現多元態勢,消費零售、生技醫藥、金融科技等產業各占14-17%的租賃量。高力國際資深執行董事陳頌民指出,企業雖保守擴張,但對優質辦公環境的需求未減,促使業主必須升級智慧管理系統與共享設施來吸引租客。信義全球資產則觀察到,隨著租金十年來上漲28%,部分企業開始評估「以買代租」的可能性,特別是對品牌形象要求高的大型企業。
面對2026年將迎來的10萬坪供給潮,台北商辦市場正處於轉型關鍵期。業者普遍認為,未來商辦價值將更取決於空間彈性與附加服務,而非單純的區位優勢。這波調整雖源於外部衝擊,卻也可能促使台北辦公市場走向更精緻化、多元化的新階段,為企業與業主開創雙贏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