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仲說20萬能修好漏水?」專家打臉:7成漏水屋藏「百萬修繕黑洞」!
近期房市出現一樁值得關注的購屋案例,一位民眾看中屋齡20餘年的中古屋,雖然社區環境理想,卻發現室內存在多處漏水痕跡。房仲聲稱漏水問題可透過室內修繕解決,估計費用約20萬元,並建議以此作為議價籌碼。此案凸顯中古屋市場常見的漏水問題與交易風險,引發專業人士熱烈討論。
根據內政部不動產交易安全報告顯示,中古屋交易糾紛中,約有35%與房屋漏水相關。本案特別之處在於房仲聲稱漏水「與樓上無關」,可自行修復。
水電專家提出質疑:「天花板漏水有70%機率與樓上管線或防水層有關,僅憑目視判斷過於武斷。」他建議購屋人應堅持進行專業檢測,否則可能低估實際修繕成本與難度。
針對議價策略,估價師提出具體建議:
「與其單純殺價,不如要求賣方提供正式修繕估價單,並將修繕金額從總價扣除後設立『修繕專戶』。」這種做法在實務上更為保險,既能確保修繕資金專款專用,又可避免買方後續自行處理的風險。根據業界經驗,漏水問題的實際花費常比初期估價高出30-50%。
賣厝阿明特別提醒契約簽訂要點:
「合約中應明確記載已知漏水位置與狀況,並附加『修繕責任歸屬條款』。」他分享近期法院判例,有買方因契約僅寫「現況交屋」而未具體載明漏水狀況,最終難以追究賣方責任。理想做法是在「不動產現況說明書」逐項確認漏水情形,並拍照存證。
針對自行修繕的風險,水電專家提出警告:
「室內局部修補可能只是治標,尤其20年以上老屋更應注意結構體滲水問題。」他建議購屋前應委託專業機構進行「紅外線熱顯像檢測」或「微波水分計測量」,檢測費用約5,000至1萬元,卻能避免後續高昂修繕成本。
資深房仲分享實務經驗:
「優質房仲會主動提供兩家以上修繕廠商報價供參考。」她質疑本案房仲僅憑口頭估價就斷言20萬元可解決的專業性,建議買方應自行尋找三家合格廠商評估,比較後再決定議價空間。
購屋是人生重大決策,面對漏水等明顯瑕疵,寧可多花時間調查,也不要因價格誘因倉促決定,才能確保居住安全與資產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