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買房再結婚?年輕情侶購屋遇「違建疑雲」與價格拉鋸戰
一對計劃「先買房再結婚」的年輕情侶近日在網路發文求助,看中一棟8年屋齡的透天厝,屋主開價1,488萬至1,520萬元,但該物件隱藏「二次施工」、「建坪爭議」等潛在風險,更讓兩人猶豫的是:該如何在不透過房仲的情況下,與「好說話」的屋主談出合理價格?此案例不僅反映當前青年購屋的現實困境,更凸顯自售交易中常見的資訊不對等與法律盲區。
「喜歡但不敢買」的糾結:違建、建坪與價格的三重考驗
該情侶看中的透天厝位於三樓半,實際權狀登記為三樓,頂層是否屬違建成為首要疑慮。屋主雖出示建商提供的「二次施工合約」,但地政士公會發言人王振隆指出,此類合約僅能證明建商與屋主的私下協議,若未依法申請增建核准,仍屬違建,未來可能遭舉報拆除,甚至影響房貸核貸。此外,建坪標示為48.74坪,屋主卻稱「建商告知實際50幾坪」,此差異若未釐清,恐衍生交屋糾紛。
價格則是另一難題。該屋主8年前以總價700萬元購入(單價約14萬/坪),現開價翻倍至31萬/坪,情侶雖認同屋況維護良好,但預算僅能負擔1,180萬元,與賣方期待落差達300萬元。對此,房產專家分析,當前市場受「第七波信用管制」影響,買方議價空間擴大,尤其非六都區域的中古屋,合理議價幅度可達10%~15%,建議買方可從「違建風險」、「建坪爭議」等切入談判。
自售交易陷阱:省下仲介費,但風險自擔
該情侶選擇跳過房仲直接與屋主交易,雖可省下4%服務費(約59萬元),卻須自行把關以下風險:
1. 產權調查:需調閱謄本確認有無抵押權、查封等限制登記,並核對地籍圖與現況是否相符。
2. 履約保證:無仲介居中時,應委託代書設立「價金信託專戶」,避免款項挪用風險。
3. 稅費試算:需預留契稅(6%)、印花稅(0.1%)、代書費(約1~2萬元)等成本。
「屋主說價格好談,但自售最怕『感情用事』。」消基會提醒,許多自售糾紛源自買賣雙方認知落差,例如屋主可能因「急售」口頭降價,事後卻反悔,建議任何協議均應白紙黑字載明於契約,並保留對話紀錄。
專家建議:出價策略與風險控管三步驟
1. 瑕疵換折扣:針對違建與建坪疑慮,可要求屋主提供「建築執照竣工圖」比對,或協商保留部分價款作為瑕疵擔保金。
2. 財務試算底線:以頭期款300萬元推算,若貸款8成,總價應控制在1,200萬元內,每月還款約4.5萬元(利率2.5%、30年期),需確認不超過收入1/3。
3. 契約審閱:務必要求至少5天審閱期,並註明「違建排除條款」與「面積誤差找補機制」。
這對情侶的掙扎,是許多青年購屋的縮影。在房價高漲的時代,「喜歡」與「負擔得起」往往難以兼得。本案提醒消費者,自售交易雖能省費,但專業把關不可少,簽約前務必諮詢地政士或律師,避免讓「成家夢」變成「糾紛噩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