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價登錄「特殊交易」!為什麼有人願意用高出行情400萬的價格買房?
【M傳媒房產中心/專題報導】
一筆比社區行情高出400萬的神秘交易,背後暗藏什麼不為人知的財務操作?
「為什麼有人願意用高出行情400萬的價格買房?」 一位在591找房子的網友,發現某社區最新實價登錄出現一筆神秘交易,成交價遠高於社區行情,備註欄還標示著「特殊關係戶交易」。這個發現讓他百思不解:關係人交易不都是壓低價格節稅嗎?怎麼會有人刻意拉高價格?
特殊關係交易的秘密
一般人都知道,親友間的房產交易通常會壓低價格,目的是節稅。但這筆高出市場行情400萬的交易,背後可能隱藏著幾種特殊目的。
最常見的情況是資金移轉。舉例來說,父親想把資金轉給兒子,但如果直接匯款,可能會有贈與稅問題。透過高價買房的方式,父親可以用「購屋款」的名義,把大筆資金轉給兒子,而且看起來像是正常的市場交易。
另一種可能是鞏固經營權。如果是公司主要股東之間的交易,刻意拉高價格可能是為了展現對公司的信心,或是特定股東為了掌握更多投票權而採取的手段。
這類高價交易還有一個可能目的:墊高房屋鑑價。
如果買方之後需要週轉,可以用這個成交價作為參考,向銀行申請較高額度的貸款。
舉例來說,原本價值2000萬的房子,用2400萬成交後,這筆交易就會成為實價登錄的參考資料。未來周邊類似物件要向銀行貸款時,銀行可能會參考這個成交價,給予較高的鑑價額度。
不過銀行業者私下表示,他們對這種異常交易都會特別注意,不會完全採信。銀行會有自己的估價系統,如果價格偏離行情太多,還是會以銀行的鑑價為準。
一般關係人交易都是壓低價格節稅,為什麼有人反其道而行?
其實這可能是一種長期的稅務規劃。
假設A公司用高價向關係人買房,這筆交易在帳上就會形成較高的資產價值。未來如果這間房子真的以市場價格出售,帳面上的獲利就會減少,甚至可能出現帳面虧損,這樣就可以達到節稅效果。
另外,如果賣方有巨額虧損可以扣抵,用高價賣房產生的獲利,就可以被既有的虧損抵銷,實質上不需要繳稅。
除了資金移轉外,實價登錄上常見的特殊交易還包括:
債務清償:債務人用房子來抵償債務,如果債務金額高於市場行情,成交價就會顯得特別高。
產權整合:為了整合複雜的產權關係,當事人可能用較高價格買回其他共有人的持分。
擔保品價值:如果這間房子曾經作為借款擔保,交易價格可能會接近擔保金額,而不是市場行情。
對於一般購屋族來說,要如何判斷實價登錄上的價格是否可信呢?
專家建議:
比較同期交易:查看同一社區、相似坪數的其他交易,如果只有一兩筆特別高或特別低,可能就是特殊交易。
觀察交易時間:如果交易時間特別短,價格又偏離行情,就要特別注意。
查看備註欄:實價登錄的備註欄會標示是否為特殊交易,這是重要的參考資訊。
參考銀行估價:可以向往來銀行詢問該社區的鑑價範圍,銀行的估價通常比較保守可靠。
「數字會說話,但不一定會說真話。」
實價登錄雖然透明,但上面的數字背後可能有各種不為人知的故事。對於準備購屋的民眾來說,與其單看一筆交易就下定論,不如綜合比較多筆資料,才能看出真正的市場行情。下次在實價登錄看到異常價格時,記得先看看備註欄,思考背後可能的因素。畢竟在房產市場上,看似不合理的數字,往往都有它的道理,只是這個道理不一定與市場供需有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