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結算補充保費來了!利息、股利全納入 480萬人受影響、健保再增百億收入
【M傳媒房產中心/專題報導】
健保改革再起風波。衛福部近日拋出修法方向,擬調整《全民健康保險法》,將現行「二代健保補充保費」從每月扣繳改為「年度結算制」。未來凡是一年內利息、股利或租金等非薪資收入累計超過2萬元者,都要繳交2.11%的補充保費;同時,扣繳上限也將從目前的1,000萬元提高至5,000萬元。此舉預計影響全台約480萬人,健保可望因此增加100億至200億元收入。
這項改革看似技術性修正,實際上卻攸關全民荷包。依照現行制度,若個人利息或股利「單筆」給付超過2萬元,就會被金融機構或公司扣繳補充保費。聽起來合理,但漏洞很大──有錢人只要「拆單」,就能輕鬆規避。例如一筆1,000萬存款,拆成十筆,每筆利息不超過2萬元,就能完全免繳補充保費。衛福部長石崇良坦言:「這樣的制度不公平,讓有心規避者享到不該有的優惠。」
因此,新制將改為「年度結算制」,不再以每筆為單位,而是以全年累計為準。假設你一年領取多筆利息、股利、租金等收入,只要合計超過2萬元,便需繳納2.11%的補充保費。對於中產階級以上民眾、股民或房東族群來說,這將是實質增加的支出。
除了利息與股利外,衛福部也打算同步調整「獎金補充保費」門檻。現行規定是「超過個人薪資四倍」才需繳補充保費,例如月薪10萬元者,獎金須達40萬元才會被課稅。未來修法後,門檻將改為「最低基本工資的四倍」──以現行基本工資28,590元計算,只要年終或獎金超過約11萬4,000元,就得繳補充保費。
衛福部初步規劃,明年啟動修法程序,最快2027年上路。屆時由健保署統一彙整民眾的金融及所得資料,採「年終結算制」開徵補充保費,減少漏洞與拆單行為。
不過,外界對此政策反應兩極。支持者認為,新制能讓繳費更公平,避免高資產族群逃漏補充保費,健保財務也能獲得穩定支撐。反對者則批評,這其實是「變相加稅」,將中產階級與小資族一併納入,「薪水沒漲,保費卻年年加」。
稅務專家指出,雖然年結算看似合理,但健保署若要精準掌握每位納保人的利息與股利總額,勢必需要金融機構與稅務系統全面串聯,資訊整合難度極高。「若資料不完整,恐怕會出現漏算或重複扣繳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