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父留400萬房貸逼子女買單? 繼承負資產悲歌掀熱議
M傳媒 房產中心 / 專題報導
「這不是繼承,是逼我買房子!」一名網友無奈訴說父親生前為治療癌症,將老公寓增貸400萬元,離世後留下尚未償還的房貸。子女若想繼承這間40餘年樓梯公寓二樓,需先償清400萬債務,讓繼承美意瞬間成為沉重負擔。這起案例揭露台灣「負資產繼承」的現實困境,引發社會對繼承制度與長照財務規劃的深刻反思。
根據現行《民法》繼承規定,繼承人需同時繼承被繼承人的財產與債務。
本案中,父親留下的老公寓市值約500-600萬元,但扣除400萬元房貸後,淨價值僅100-200萬元。若子女選擇繼承,需先籌措400萬元清償貸款,否則房屋將遭銀行拍賣。
賣厝阿明分析:
這確實是許多家庭面臨的兩難。
繼承負資產就像是用市價購買房屋,但還要背負情感包袱。
阿明提出三種解決方案:
1. 拋棄繼承:在知悉繼承後3個月內向法院聲請,完全脫離債務關係
2. 限定繼承:以繼承所得財產為限,負清償責任
3. 協商還款:與銀行協商還款計劃,保留房產
該案例凸顯兩個社會問題:
1. 長照財務壓力:許多家庭為支付醫療費用,不得不抵押房產
2. 老屋價值陷阱:40年以上老公寓雖有市值,但可能需投入大筆修繕費用
房產專家張惠山指出:
雙北老公寓常見這類情況。表面上有資產,但扣除貸款、修繕成本後,實際價值所剩無幾。這類案例最難的是情感與理性的衝突。繼承的不只是房產,更是對父母的思念與責任感。許多子女明知不划算,仍選擇扛下債務。
張惠山建議
1. 提前規劃:長照險、實物給付型保險可避免醫療費用侵蝕資產
2. 專業諮詢:繼承前應先請地政士試算淨值,理性評估
3. 銀行協商:部分銀行願意提供繼承人較優惠的還款條件
這起「負資產繼承」案例,折射出台灣高齡社會與高房價交織的複雜困境。
當治療癌症的孝心變成子女的財務重擔,不僅考驗著家庭情感,更突顯資產規劃的重要性。專家最後提醒,繼承前務必「停、看、聽」:停下來理性計算、看清楚負債狀況、聽取專業意見,才能避免讓孝心成為壓垮下一代的重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