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房產登記兒名反遭棄養 五旬父母求「保老本」轉移術
M傳媒 房產中心 / 專題報導
買房登記子女名下,晚年卻恐無家可歸?一位50多歲的母親近日求助,早年將透天厝登記於兒子名下並貸款400餘萬元,近年因與兒媳關係惡化,深怕年老後被逐出家門,急尋將房產轉移至自己或女兒名下的解方。這起案例折射出高齡化社會下日益普遍的「房產登記與養老衝突」,專家建議可透過買賣、贈與或抵押權設定等多重管道保障權益,但需謹慎評估稅負與法律風險。
資深地政士表示,類似案例可採取三種主要途徑:
1. 買賣過戶:以實際買賣形式將產權轉移,需準備資金流程證明,並繳納契稅(房屋評定現值6%)、印花稅(土地建物現值1/1000)等費用。
2. 贈與過戶:若選擇贈與方式,雖免徵土地增值稅與贈與稅(需申報),但仍需繳納契稅與印花稅。夫妻間贈與免稅,但子女轉回父母則適用每年244萬贈與免稅額度。
3. 抵押權設定:若不變更所有權,可設定抵押權保障父母投入的資金,未來若發生糾紛可優先受償。
由於該透天厝仍有400多萬貸款餘額,若欲轉移完整所有權,需先清償原貸款或辦理轉貸。
知識傳媒 貸款達人 呂崑富指出,50多歲借款人申請30年期房貸難度較高,可能縮短貸款年限;若轉至女兒名下,則需以其收入條件重新審核貸款資格。
代書角色
合格地政士(代書)可協助辦理過戶與貸款流程,收費標準約為:
房屋過戶代書費:8,000-20,000元
抵押權設定登記:每筆2,000-3,000元
需注意應選擇具合法證照之地政士,避免遭不肖業者收取高額代辦費或詐騙。
專家提醒,若子女不同意配合過戶,父母雖可主張「借名登記」請求返還,但需舉證購屋資金來源與雙方約定,訴訟過程耗時且結果難料。建議優先以協商方式處理,並保留當初付款證明、貸款繳納紀錄等證據。
這起案例反映高齡社會的現實難題:
父母出資購屋卻登記子女名下的傳統做法,可能因家庭關係變化而衍生風險。專家建議,財產規劃應提前考量法律保障與情感變數,無論採取何種轉移方式,均需兼顧稅務效率與長期居住權保障。與其事後補救,不如購屋時即透過「預告登記」、「抵押權設定」或「信託」等方式預作規劃,才能讓老後安居真正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