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由於您使用的瀏覽器已經過時,微軟已經於2016年停止IE10以下瀏覽器的技術支援,請您安裝Google Chrome瀏覽器
  1. 首頁
  2. M-News
  3. M-news

小型建商陷財務風暴 爛尾樓風險浮現但可控?

小型建商陷財務風暴 爛尾樓風險浮現但可控?
M-news 小型建商陷財務風暴 爛尾樓風險浮現但可控? 近期部分中小型建商與危老重建案陸續傳出「爛尾」情形,引發市場關注。這波危機主要源自央行緊縮土建融與房貸政策,對資源有限的小型建商造成衝擊。專家指...

小型建商陷財務風暴 爛尾樓風險浮現但可控?

近期部分中小型建商與危老重建案陸續傳出「爛尾」情形,引發市場關注。這波危機主要源自央行緊縮土建融與房貸政策,對資源有限的小型建商造成衝擊。專家指出,雖然爛尾樓問題引發消費者憂心,但從數據來看,台灣每年爛尾樓比例不到0.1%,遠低於國際標準,只要慎選建商,購屋風險仍在可控範圍。 

 

市場現況分析: 

在央行連續信用管制下,建築業融資環境日益嚴峻,尤其對缺乏品牌優勢、資金調度能力有限的中小型建商衝擊最大。這些建商既無法像大型建商透過發債或集團資源支援,又面臨銀行放款條件趨嚴的困境,成為這波房市調整期的「首波受災戶」。 

 

值得注意的是,危老重建案因基地規模小、資金門檻相對低,原本是小型建商的主要戰場,但在建築成本高漲、融資困難雙重打擊下,近期台北市已出現上百件危老案撤案潮。業內人士透露,部分建商在評估成本後,寧可放棄已取得的建照,也不願冒險推案,反映市場信心嚴重不足。 

 

風險評估與消費者權益:

根據統計,台灣近十年平均每年爛尾樓戶數不到百戶,相對於全年十萬戶以上的交屋量,發生機率僅0.1%,顯示整體市場運作仍屬穩健。然而,現行履約保證制度存在漏洞,無法完全保障預售屋買方權益,一旦建商倒閉,消費者往往求償無門。 

 

專家建議,購屋時應優先選擇財務透明、有長期推案紀錄的建商,並注意建商是否提供「價金信託」等加強版保障機制。對於成立時間短、推案量少的小型建商,或單一基地的危老案,則需更審慎評估其資金規劃與營運能力。 

 

這波建商財務危機反映央行緊縮政策已開始發酵,市場正進入汰弱留強的調整期。對消費者而言,雖然爛尾樓整體風險不高,但在房市下行階段,更應重視建商體質與財務健全度。未來若資金環境未見改善,不排除會有更多中小型建商面臨生存壓力,如何完善預售屋保障機制,將是主管機關必須正視的課題。

Message Board

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