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國土計畫審議過關 大矽谷產業用地提案遭駁回
內政部國土署於8月19日審議通過「苗栗縣國土功能分區圖(草案)」,使全國完成審議的縣市達到15個。然而,會議中備受關注的「桃竹苗大矽谷」產業用地提案卻遭駁回。苗栗縣政府原欲將後龍、竹南約960公頃農地變更為城鄉發展地區第2-3類(產業園區及科學園區),但因未能提出具體規劃內容及中央核定依據,遭國土計畫審議會否決。此決議反映中央對國土計畫嚴謹把關的立場,避免過度擴張開發導致農地流失與炒作疑慮。
開發與保育的拉鋸戰
苗栗縣政府積極推動桃竹苗大矽谷計畫,提出竹南科東產業園區、擴大竹南科學園區等共960公頃開發案,試圖將農業區轉型為科技產業用地。然而,國土審議會認為縣府未明確說明園區劃設範圍、產業需求及水源供應等具體規劃,且缺乏行政院重大建設核定文件,因此不予同意。
公民團體於審議前召開記者會,強調半導體關稅可能高達300%,質疑大規模圈地必要性,並呼吁優先利用現有褐地(已污染工業用地)而非優良農地。淨竹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林聖崇指出,苗栗水資源不足,開發工業區需興建海水淡化廠,將加重財政負擔與環境風險。
國土署強調,城鄉發展地區第2-3類劃設需以中央核定重大計畫或縣市國土計畫明載發展區位為前提,避免「畫大餅」式開發。此次駁回也凸顯桃竹苗大矽谷計畫的推動困境:地方急需產業轉型,但中央要求更嚴謹的評估與程序正義。
國土計畫的長期挑戰與平衡
苗栗縣國土功能分區圖雖通過審議,但產業用地爭議揭示國土計畫核心難題:如何兼顧經濟發展與農地保育?未來縣府若欲重提案,需取得中央核定並提出具體規劃,同時強化與地方溝通、評估資源承載力。
此外,全國尚有7縣市未完成審議,包括台北、桃園等直轄市,後續協調難度可能更高。國土計畫不僅是土地劃設問題,更是對台灣產業政策、環境永續與糧食安全的深度考驗。在全球供應鏈重組與氣候變遷壓力下,國土規劃需更謹慎地在開發與保育間取得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