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由於您使用的瀏覽器已經過時,微軟已經於2016年停止IE10以下瀏覽器的技術支援,請您安裝Google Chrome瀏覽器
貸款
履保
社宅
買房
代書
  1. 首頁
  2. 房貸
  3. 房貸

房貸「越還越長」!平均貸款期數突破25年,高房價低利率釀未爆彈

房貸「越還越長」!平均貸款期數突破25年,高房價低利率釀未爆彈
房貸 房貸「越還越長」!平均貸款期數突破25年,高房價低利率釀未爆彈 30年房貸成新常態,銀行資金周轉拉警報,10家銀行不動產放款比率逼近30%法定上限 近期房貸市場緊縮狀況引發廣泛關注,許多民眾...

房貸「越還越長」!平均貸款期數突破25年,高房價低利率釀未爆彈
30年房貸成新常態,銀行資金周轉拉警報,10家銀行不動產放款比率逼近30%法定上限
近期房貸市場緊縮狀況引發廣泛關注,許多民眾憂心是否面臨系統性金融危機。然而深入分析會發現,當前房貸緊張狀況並非突然發生,而是台灣獨特的「高房價、低利率、多資金、樂投資」環境長期積累的結構性問題。

根據聯徵中心最新數據,2023年第4季平均貸款期數已正式突破300期(超過25年),意味著30年房貸已逐漸成為市場新常態,與過去平均7.5年還清貸款的狀況形成強烈對比。

 

高房價、低利率、投資套利的三重夾擊
這種轉變來自多重因素的複雜交織。高房價使民眾購屋門檻大幅提高,只能透過拉長還款期來減輕每月負擔;低利率環境(儘管近期上升,但7月五大銀行新承做房貸利率為2.303%)則降低了提前還款的誘因;更重要的是投資套利空間的存在,當房貸利率低於3%,而高股息ETF殖利率動輒5%以上,理性選擇自然是將資金投入投資市場而非提前償還房貸。

 

銀行體系面臨流動性壓力
這種「能拖則拖」的還款模式對銀行體系產生了深遠影響。本金回收速度放緩導致銀行資金周轉困難,加上央行對不動產放款集中度的管制(依據《銀行法》第72-2條,銀行辦理住宅及企業建築放款總額,不得超過存款總餘額與金融債發行額的30%),使得銀行承作新貸款的空間受限。此外,今年面臨最大交屋潮,房貸需求湧現,進一步加劇了銀行體系的資金壓力。

 

台灣獨特金融環境
與國際相比,台灣的情況尤為特殊。美國雖然30年房貸是標準配備,但利率長期維持在6%左右,高利率迫使借款人謹慎考慮還款能力,套利空間有限。日本雖然也是超低利率環境,但少子化和人口外流等結構性問題降低了房地產投資誘因。唯獨台灣結合了「高房價、低利率、多資金、樂投資」的獨特條件,形成房貸與投資市場間的套利通道。

 

深層風險正在積累
這種結構正在產生深層風險。房貸還款期拉長並不意味著風險消失,只是將壓力分散到更遠的未來。同時,銀行面臨的流動性壓力也反映在房貸申請上,2024年以來,許多購屋族遭遇「貸不到款」、「貸款成數不足」或「必須排隊等額度」的窘境。金管會銀行局截至2024年6月底的資料顯示,全台已有10家銀行的不動產放款比率超過27%,逼近《銀行法》第72-2條的30%上限,這解釋了為何下半年申貸民眾普遍感覺貸款變難。

 

央行強化管理措施
央行自2024年8月起要求國內銀行自主提出「房貸降溫計畫」並逐季檢視執行成效。2025年第1季成績單顯示,仍有低於7家銀行未達標,央行將視情節輕重要求補件說明甚至約談銀行主管。這些措施雖然有助於控制金融風險,但也使得購屋族面臨更高的貸款門檻。

 

結構性轉變關鍵時刻
房貸市場正面臨結構性轉變的關鍵時刻。拉長還款年限雖然暫時緩解了購屋者的每月負擔,卻也推遲了潛在的金融風險。真正需要思考的不是單純調節利率,而是如何從制度面解決高房價、低利率與投資行為之間形成的矛盾循環。隨著央行持續管控不動產放款集中度,銀行與借款人都需要適應這個新常態,在資金效率與風險管理間取得平衡。未來市場的穩定,需要更全面的制度設計而非僅靠單一政策調整。

 

Message Board

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