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限期倒數開始!房市恐掀「拋售潮」專家警告:負資產風險指數恐攀高
2026年7月,財政部推動的「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新青安)即將正式退場。這項政策自2023年上路以來,曾因利息補貼與高成數貸款,大幅降低青年族群的購屋門檻。然而,隨著政策補貼中止、利率回歸市場水準,加上寬限期陸續屆滿,購屋族將面臨更嚴峻的還款壓力,市場也擔心因此掀起一波拋售潮。
寬限期結束,房貸壓力暴增
新青安提供最長 5 年寬限期,期間購屋者僅需繳納利息,不必償還本金。以貸款 1,000 萬元為例,寬限期內每月約繳 1.5 萬元利息;但一旦進入本利攤還,月繳金額將暴增至約 4.2 萬元,幾乎增加兩倍。這對財務規劃不足的家庭來說,無疑是一場壓力測試。
雪上加霜的是,央行自 2024 年起持續調升利率,目前房貸利率已站上 3% 左右。與新青安原有的優惠利率相比,退場後購屋族將同時面臨「失去補貼」與「利率升高」的雙重打擊。
拋售潮恐集中在蛋白區
專家指出,市場衝擊將呈現區域性差異。以投資客占比較高的蛋白區、重劃區來看,由於當初進場動機偏向資金配置或投資,購屋者較缺乏自住剛需支撐,一旦還款壓力攀升,拋售可能率先出現。
相對之下,核心都市區或就業機會集中區,由於需求以自住為主,購屋族財務規劃通常較為穩健,加上人口與產業支撐,房價抗跌力道較強,拋售壓力可能有限。
購屋者的機會與風險
對於正在觀望的購屋族而言,2026年的市場轉折是一把雙面刃。一方面,拋售潮若成形,市場勢必釋出更多物件與議價空間,提供進場良機;另一方面,若經濟環境不佳,房價也可能進入下行循環,貿然進場恐承擔資產減值風險。
因此,專家提醒購屋者,無論自住或投資,都應重新檢視自身的財務能力,不只要考慮目前利率水準,更要預估未來利率可能再升高的壓力。同時,也要密切關注銀行貸款政策的變動,包含成數、利率與還款條件等。
政策退場長期意義
新青安政策雖在短期內刺激了市場交易,但也引發房市過熱的爭議。隨著退場腳步逼近,市場將逐漸回歸基本面,供需關係、經濟表現與人口結構,才會是房價的真正決定因素。長期來看,這次調整未必是壞事。過去過度依賴政策紅利的購屋模式,將逐漸轉變為更注重財務自律與房屋價值本身的選擇。對房市而言,這或許是走向更健康發展的契機。
「新青安」退場與寬限期屆滿,確實可能為房市帶來一波劇烈調整。
對真正有居住需求的人來說,重點並非猜測房市是否觸底,而是確認自身財務能否承擔長期還款。專家強調,理性購屋、選擇符合需求與能力的物件,才是抵禦市場波動的最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