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拍市場「新古屋」激增 專家提醒 貸款額度仍是關鍵
去年9月央行祭出第七波信用管制,大幅限縮多戶房貸成數,市場一度預期將引發投資客斷頭潮,導致法拍案件激增。然而,時隔近一年,儘管房市交易量明顯降溫,法拍市場卻未如預期湧現大量拋售潮,反而呈現「量縮價穩」的態勢。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七大都會區中,屋齡10年內的「新古屋」法拍案件占比卻逆勢攀升,其中新北市年增11件,增幅達4.49%,桃園區緊隨其後,增長3.51%。這波新古屋流入法拍市場,反映出部分資金槓桿過高的投機客,在信用緊縮下被迫出場,但整體市場仍受剛性需求支撐,未出現全面性崩盤。
新古屋成法拍市場新焦點
過去幾年,建商推案集中於新興重劃區,吸引大量投機買盤進場,這些投資客多抱持「短打」心態,期待閉鎖期後轉手獲利。然而,隨著央行緊縮貸款成數,加上房市交易趨冷,部分資金準備不足的投資人面臨週轉壓力,導致新古屋法拍案件增加。這類物件因屋齡新、底價低於市價,過去常吸引多組投資人競標,但如今市場觀望氛圍濃厚,投標熱度大不如前。
貸款門檻成關鍵因素
儘管新古屋法拍量微增,但整體法拍市場仍處低檔,主因在於銀行貸款條件嚴苛。過去投標法拍屋的代墊款轉房貸流程約1個月內可完成,但現在即使是首購族,銀行也僅能保證2個月內核貸,非首購者更可能拉長至6個月。此外,貸款成數普遍下修,使得投資人需準備更高自備款,進一步抑制法拍市場的流動性。
剛需支撐房價持穩
儘管部分投機客退出市場,但整體法拍供給量並未暴增,顯示多數持有人仍選擇觀望,而非急於拋售。尤其在新北市等人口密集區,重大建設持續推動,生活機能完善,剛性需求仍對房價形成支撐。此外,近年營建成本高漲,開發商讓利空間有限,也使得市場未出現大幅修正。
投資人宜審慎評估資金週轉能力
對於有意進場法拍市場的投資人而言,當前環境需更謹慎評估資金調度能力。除了代墊款轉房貸時程拉長,利率走勢與市場去化速度也需納入考量。專家建議,若無充足現金流,應避免過度槓桿操作,以免陷入資金周轉困境。整體而言,央行信用管制確實壓抑了投機買氣,但市場並未如預期出現斷頭潮,反而在供需調整中逐步回歸理性,長期來看,或許更有利於房市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