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由於您使用的瀏覽器已經過時,微軟已經於2016年停止IE10以下瀏覽器的技術支援,請您安裝Google Chrome瀏覽器
  1. 首頁
  2. M-News
  3. M-news

全台待售量暴增2.4萬宅 台中高雄淪「降價重災區」

全台待售量暴增2.4萬宅 台中高雄淪「降價重災區」
M-news 全台待售量暴增2.4萬宅 台中高雄淪「降價重災區」 台灣房市正面臨近十年來最嚴峻的考驗。最新數據顯示,今年6月八大都會區待售物件量已突破20.7萬宅,相較3月大增2.4萬宅,其中降價求售物...

全台待售量暴增2.4萬宅 台中高雄淪「降價重災區」

台灣房市正面臨近十年來最嚴峻的考驗。最新數據顯示,今年6月八大都會區待售物件量已突破20.7萬宅,相較3月大增2.4萬宅,其中降價求售物件更佔總量的18.9%,逼近兩成關卡。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台中與高雄成為這波賣壓風暴中心,待售量分別暴增1.1萬宅與1.8萬宅,降價宅數量也高居全台之冠,顯示過去因台積電設廠題材炒熱的區域,如今正面臨最劇烈的價格修正。

 

深入分析這波房市寒冬,會發現其成因相當複雜

去年下半年的限貸風暴與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已重創市場信心,加上今年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升高,導致買氣急凍。今年前4月全國建物買賣移轉僅84,637件,年減24.2%,若下半年旺季效應未能顯現,全年交易量恐下探2016201824.5萬至27.8萬件的歷史低點。這種「想賣的多、賣掉的少」的市場僵局,正迫使屋主不得不降價求售,尤其台中、高雄等供給過剩區域,已出現明顯的多殺多跡象。

 

議價空間擴大最能反映買賣雙方力量的消長

45月七都成交議價率普遍達9.8%13%,相較去年高點明顯提升。專家觀察到三類物件最具議價優勢:建商讓利的新成屋餘屋、重劃區投資客急售物件,以及中南部過度炒作的題材地段。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所謂「降價」仍是以去年高點為基準,實際成交價未必真正讓利,這種「假降價真撐盤」的現象,反而進一步削弱買方信心。

 

建商面臨的壓力更為嚴峻,除銷售放緩外,銀行緊縮建融撥款條件,導致資金壓力倍增。市場已出現實質讓利案例,如興富發「中山鉑悅」開出八折早鳥價,台南善化更有建案傳出「每戶退200萬」的極端作法。但專家提醒,降價與否應考量區域差異,蛋白區本就有10%15%的合理價差,目前新竹以北房價仍相對有撐,盲目追殺可能錯失真正優質物件。

 

這場房市調整既是危機也是轉機

對賣方而言,與其堅守去年高點價格導致資產流動性枯竭,不如務實調整預期;對買方來說,則應把握議價空間擴大的機會,鎖定具備實質需求支撐的區域與產品。隨著市場逐步從投機導向轉為自住為主,價格合理化將是不可避免的過程,而能適應這波調整的買賣雙方,將在下一波景氣循環中佔得先機。

Message Board

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