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劃區雪崩》A18青埔交易量暴跌93%!十大「鬼城預備軍」出列 | M傳媒
【M傳媒房產中心/專題報導】
「建案廣告還在播,現場卻沒半組客人!」這是現在許多重劃區建案現場的真實寫照。根據最新統計,全台十大買氣最慘生活區出爐,其中A18桃園高鐵青埔特區的交易量竟然暴跌超過九成,從過去的投資熱區變成現在幾乎無人問津的冷灶。這些曾經風光一時的重劃區,為何在短短一年內從天堂跌落地獄?
仔細分析這份榜單會發現一個驚人現象:
十大買氣雪崩區幾乎清一色都是重劃區。從A18青埔、A10山鼻到三重頂崁工業區,這些地區過去靠著建商大量推案、投資客搶進,房價一路飆漲,如今卻成為打炒房政策下的最大受害者。特別是那些生活機能還沒跟上的重劃區,在投資客撤離後,頓時變成「空城計」的最佳舞台。
位居榜首的A18青埔特區最為慘烈,交易量萎縮高達93.4%,等於每100組買家只剩下不到7組還願意進場。這個擁有高鐵、機捷、大型商場的明星區域,過去曾是投資客的最愛,現在卻面臨「有價無市」的窘境。當地房仲私下透露,現在開價雖然沒有明顯下跌,但實際成交案件少得可憐,許多建案現場一整天都等不到一組客人上門。
為什麼重劃區會成為這波房市冷卻的重災區?
關鍵就在於「投資買盤退場+自住客觀望」的雙重打擊。這些區域過去靠著未來發展題材吸引投資客,但當政府祭出信用管制、限縮貸款成數後,投資客發現轉手困難、資金壓力大增,自然選擇退場觀望。而自住客看到房價開始鬆動,反而更不敢進場,深怕買在價格高點。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買氣急凍的重劃區還有個共同特點:
生活機能都還處於開發階段。當市場熱絡時,大家看著建設藍圖就敢買單;但當市場冷卻,實際居住的不便利性就成為最大致命傷。超市、學校、醫院這些日常需要的設施遲遲未到位,讓自住客寧可選擇發展成熟的舊市區,也不願冒險進駐。
M觀點 與其說是「崩盤」,不如說是「擠泡沫」。
這些靠投資客撐起的市場,本來就缺乏自住剛性需求支撐。對真正的自住客來說,與其追逐這些話題性十足的重劃區,不如選擇生活機能完善的成熟社區。畢竟房子最終是要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與其擔心買在價格高點,不如認真思考什麼樣的生活環境最適合自己,這才是買房最重要的考量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