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售屋坪數縮水真相!」權狀32坪實坪僅21坪 網傻眼:臥室1.6坪能幹嘛
【M傳媒房產中心/專題報導】
近期一名網友在房產論壇上分享自己的困惑:他看上一間預售屋,權狀面積為 32 坪,但實際使用面積僅 21 坪,室內各房大小分別為主臥 3.1 坪、臥室 A 2.3 坪、臥室 B 1.6 坪。從代銷提供的設計圖來看,格局非常漂亮,室內動線合理,看起來每個房間都相當寬敞。然而,當實際計算面積時,卻感覺空間非常有限,讓他不禁擔心「真的可以放雙人床嗎?會不會很壓迫?」這樣的疑問,也折射出台灣現代住宅面積與生活需求之間的落差。
專家指出,預售屋的設計圖通常會透過 3D 模擬或家俱擺設示意,讓空間看起來寬敞舒適,甚至能展示雙人床、書桌、衣櫃等配置。然而,這種「視覺放大」效果,容易讓消費者對實際坪數產生錯覺。事實上,台灣近年小宅化趨勢明顯,許多新建案權狀坪數在 30 坪左右,但實際使用面積因公設比例高,實坪可能只剩約 65% 至 70%,導致生活空間感覺小於設計圖。
以網友案例來看,主臥 3.1 坪約合 10.2 平方公尺,對應一張標準雙人床約 1.5 米 × 2 米的尺寸,再加上床頭櫃或衣櫃,動線相對緊湊,但基本生活仍可應付。臥室 A、B 面積更小,尤其 B 房僅 1.6 坪,對大部分家庭來說,作為書房、儲物間或小孩房可能較為合適。專家提醒,房屋是否壓迫,不僅取決於坪數,還要看家具尺寸、動線規劃,以及居住者的生活習慣。若家中喜歡大型家具或需要多人同時使用空間,坪數較小的房間可能會感到侷促。
此外,現代住宅面積逐漸縮小,尤其是都會區的預售屋,30 坪左右已是常態。
開發商為了符合市場需求,往往將公設、走道與公共區域比例提高,使得室內實坪下降,讓消費者能以較合理價格買到「漂亮設計、完善建材」的房子。對購屋者而言,理解權狀坪數與實坪之間的差距,並依生活需求調整家具配置,是避免日後居住不適的關鍵。
專家建議,購買小坪數預售屋時,可先量身規劃家具擺設,模擬日常動線,評估是否符合家庭生活模式。
同時,透過設計師或代銷提供的實景模型、樣品屋參觀,能更真實感受空間大小與壓迫感,避免僅依設計圖做購屋決策。對許多年輕首購族而言,小坪數住宅雖然空間有限,但透過精巧設計與生活規劃,仍能兼顧舒適與實用。
總結來說,預售屋設計圖漂亮並不代表實際居住感受寬敞,尤其是權狀坪數與實坪差距明顯時,更容易產生空間迷思。
購屋者在看屋過程中,應理解實坪與家具尺寸的匹配程度,並結合生活習慣做評估。專家提醒,30 坪左右的住宅已成為都會區常態,小坪數不代表居住品質下降,只要合理規劃家具與動線,仍能擁有舒適的居家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