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天厝空地全蓋滿」網勸:別貪室內大!採光差、通風爛、違建風險一次看
【M傳媒房產中心/專題報導】
近日有網友在社群上發文,表示自己看到一間透天厝,卻發現「地坪與建坪差不多」,心中感到疑惑。經過觀察,這間房屋可能經過二次或三次興建,將原本空地幾乎全部蓋滿。這種設計雖然增加了室內空間,但對日後居住舒適度、建築安全與法律規範都有潛在影響,也引發房產專家對購屋者的提醒。
透天厝的地坪指的是房屋所在土地面積,而建坪則是各樓層樓板面積累計的總和。
一般而言,建坪通常會大於地坪,因為透天可能有二樓、三樓甚至更多層樓。然而,當地坪與建坪幾乎相等時,通常代表房屋將土地幾乎全部蓋滿,空地面積極少,這種「蓋滿空地」的情況,常見於房屋經過二次或三次增建後。
專家指出,這樣的建築方式可能帶來幾個問題。首先是採光與通風。
若建築覆蓋了幾乎整個地坪,鄰近房屋距離非常近,窗戶採光可能受限,室內通風不良,長期居住舒適度會下降。尤其在南部高溫潮濕的環境下,通風不良容易造成室內悶熱及濕氣問題,甚至影響居住健康。
其次是戶外活動與生活彈性。
蓋滿空地意味著前院、後院或停車空間非常有限,對有小孩、寵物或喜歡戶外活動的家庭來說,使用空間受限。此外,若未來想加蓋、改建或增設陽台,可能受到建蔽率、容積率或法規限制,降低房屋改造的彈性。
第三,安全與結構風險不容忽視。
二次或三次興建可能涉及原建物結構加固不充分,若施工不符標準,長期使用可能造成地基沉降、牆體裂縫或防水問題。專家建議,購買此類透天厝前,應仔細檢查建築結構、施工合法性及防水排水狀況,必要時可請建築師或結構技師現場評估。
此外,法律與稅務也是購屋者須注意的重點。
建坪與地坪比例高,代表建蔽率偏高,購屋前應確認是否符合當地建築法規及都市計畫限制,以免未來遭遇違建或拆除風險。稅務方面,建坪大於地坪可能導致房屋稅及地價稅增加,對日後出租或轉售收益亦有影響。
對網友而言,這類透天厝雖然提供了較大室內空間,但購屋者需權衡居住舒適度、生活彈性、結構安全與法規合規性。
專家建議,除了關注建坪數字,也應實地考察採光、通風、戶外空間及施工品質,並評估未來改建或增建的可能性。若對結構或合法性有疑慮,可尋求專業建築師或房產顧問協助,避免日後因空地被蓋滿而影響生活品質或資產價值。
總結而言,地坪與建坪幾乎相等的透天厝,雖然表面看起來「室內面積大」,但潛藏採光不足、通風不良、生活空間受限及建築安全問題。購屋者應全面評估居住需求、結構安全與法規合規性,並實地考察,才能在「空地被蓋滿」的房屋中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