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由於您使用的瀏覽器已經過時,微軟已經於2016年停止IE10以下瀏覽器的技術支援,請您安裝Google Chrome瀏覽器
  1. 首頁
  2. M-News
  3. M-news

一個房市韭菜告白:我如何在2024年高點套牢,含淚虧兩成出場

一個房市韭菜告白:我如何在2024年高點套牢,含淚虧兩成出場
M-news 一個房市韭菜告白:我如何在2024年高點套牢,含淚虧兩成出場 2024年,我在代銷不斷強調「現在不買就永遠買不起」的焦慮轟炸下,咬牙簽下台北市郊一間預售屋買賣契約。當時房市正處於歷史高點,...

一個房市韭菜告白:我如何在2024年高點套牢,含淚虧兩成出場

2024年,我在代銷不斷強調「現在不買就永遠買不起」的焦慮轟炸下,咬牙簽下台北市郊一間預售屋買賣契約。當時房市正處於歷史高點,我天真地以為自己搭上了資產增值的末班車,卻不知道這將成為我人生中最昂貴的一堂投資課。

 

這間總價2,800萬的房子,我拿出全部積蓄加上銀行貸款,每個月背負近8萬元的房貸。簽約當天,代銷笑盈盈地說:「您真是有眼光,這區明年至少再漲15%。」她的笑容至今仍清晰地烙印在我的腦海裡,成為最諷刺的投資備忘錄。

 

交屋後不到三個月,房市開始出現反轉訊號。先是央行祭出第七波信用管制,接著科技業傳出裁員潮,我所在的重劃區首當其衝。當初代銷吹噓的「交通利多」、「未來商圈」全都成了泡影,社區群組裡開始出現恐慌性拋售的訊息。

 

更糟的是,我的公司突然宣布組織重整,收入銳減三成。每個月初看著銀行帳單,那種窒息感越來越強烈。我開始失眠,半夜會突然驚醒查看房市論壇,就像得了強迫症一樣。妻子委婉地建議:「要不要考慮認賠殺出?」但我還抱著一絲希望,相信這只是短期修正。

 

掛牌出售的過程簡直是一場凌遲。來看房的買家各個像精算師,把缺點無限放大。「這採光不行」、「離捷運還要走12分鐘」、「管線有點老舊」......我聽著這些評價,內心在咆哮:那你們知道我是用什麼價格買的嗎?

 

最諷刺的是,有位買家看完房後說:「現在買房風險太高了,我要等跌更深。」這句話像刀子一樣插進我的心臟,因為一年前,我也說過一模一樣的話,最後卻忍不住進場。原來,我不過是重蹈覆轍的韭菜之一。

 

昨天,在降價五次、累計跌幅達20%後,終於成交了。簽約時我的手在發抖,不是因為不捨,而是因為這一年來的壓力終於要結束。買方是個年輕工程師,臉上帶著我當年那種「終於買到房」的喜悅。我多想告訴他我的故事,但最終只是機械式地簽完所有文件。

 

走出建商辦公室時,我突然明白:房子從來就不是什麼資產,而是負債的變形。那些「抗通膨」、「保值」的說詞,都是建立在「有人願意用更高價接手」的前提下。當你急需現金時,才會發現所謂的資產價值有多虛幻。

 

這段經歷教會我三件事:

1. 永遠不要用「怕買不到」心態進場

2. 現金流比資產增值更重要

3. 自住需求也要考慮變現性

 

現在我把賣房拿回的錢分成三份:一部分還債,一部分定存,最後留些現金在身邊。我不再關心房市走勢,也不想知道接下來會漲會跌。這場昂貴的教訓讓我學會:真正的財務自由,是讓錢為你工作,而不是你為房子工作。

Message Board

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