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中都法拍公寓現身 低價背後暗藏風險
緊鄰高雄美術館特區的中都重劃區,近期出現一筆特殊法拍案件。位於三民區力行路的一棟36年公寓,因「清償票款」遭強制執行,將於8月13日進行第四次拍賣。這筆標的罕見地一次打包1、2、5樓三個樓層,總坪數117.3坪,四拍底價1761.4萬元,換算單價僅15萬元,遠低於中都重劃區預售新案5字頭的行情,引發市場關注。
這棟老公寓坐落於中都生活圈,與新興豪宅聚落僅一河之隔,形成強烈對比。
根據法院筆錄,1樓目前作為倉庫使用,2樓和5樓則有人居住,其中5樓曾發生非自然死亡事故,被歸類為凶宅。市場專家分析,此物件最大的問題在於必須一次性購入三個樓層,且1樓僅持分2/3產權,加上凶宅因素,大幅增加未來處置難度。
中都重劃區近年因綠地資源豐富,吸引建商積極卡位,新案價格已站上每坪50萬元。
相較之下,周邊舊聚落的公寓行情明顯偏低,1樓約30-32萬元,2樓25-28萬元,5樓則僅15萬元左右。這筆法拍案的特殊性在於,買方需同時承接高價值的1、2樓與低價的5樓,形同「半買半相送」的交易結構。
寬頻房訊指出,此類複雜標的在當前冷清的房市環境中更顯棘手。
投資人普遍偏好單純、易處理的物件,對於需要大量資金整合且後續處理繁瑣的案件,多持觀望態度。即使已進入四拍階段,單價降至15萬元,流標可能性仍然偏高。尤其該區域公寓整合開發難度高,不同樓層住戶對價格認知差異大,更降低建商收購意願。
這筆法拍案凸顯了高雄房市的兩極化發展。
一邊是中都重劃區的新興豪宅市場,另一邊則是老舊社區的沒落。對有意撿便宜的投資人而言,雖然價格極具吸引力,但必須審慎評估後續處置成本與風險。在當前市場氛圍下,此類複雜標的可能還需要更大幅度的價格折讓,才能吸引專業投資人進場承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