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溪整治帶動桃園城市轉型 水岸生活圈逐步成形
桃園市升格直轄市後,憑藉相對親民的房價與持續發展的產業優勢,已成為雙北居民移居的熱門選擇。隨著人口不斷增長,城市環境的優化工程也持續推進,其中「老街溪整治計畫」正是提升居住品質的關鍵項目。這項橫跨平鎮、中壢到大園的流域改造工程,不僅改善水質與防洪功能,更打造出一條媲美韓國清溪川的城市綠帶,為桃園市民創造優質的水岸生活環境。
老街溪整治工程分為三階段進行,目前已完成的平鎮段展現了顯著成果
這段於2019年11月完工的4.1公里河岸,除了基本的水質改善與防洪工程外,更融入文化保存與休閒功能。修復完成的安樂橋、鎮南橋等歷史橋樑,結合新光吊橋與自行車道系統,成功轉化為兼具文化底蘊與休閒功能的河岸空間。現正進行中的中壢段右岸工程,預計今年9月完工後,將串聯起從翠堤橋到領航北路的完整自行車路線,進一步提升區域生活品質。
這項整治工程的深遠意義,在於它不僅是單純的河道改善,更是桃園城市轉型的重要推手。隨著機場捷運沿線站點的開發,包括A22老街溪站與未來的A23中壢站,老街溪沿岸已逐漸形成獨特的水岸生活圈。
這種結合交通建設、水岸景觀與都市發展的模式,不僅提升居住品質,更為周邊房市注入穩健的支撐力道。相較於台北高不可攀的水岸住宅,桃園老街溪沿線提供了更親民且優質的居住選擇。
大園段的整治將配合航空城開發計畫,採取低度開發策略,保留生物廊道與水鳥棲地,預計2031年完成全長13公里的生態友善河岸。
這種兼顧發展與保育的規劃理念,展現了桃園市在城市建設上的前瞻思維。從產業發展、交通建設到環境改善,桃園正逐步實現其城市升級的藍圖,而老街溪的蛻變正是這過程中最具代表性的成果之一。
對有意移居桃園的民眾而言,這些持續優化的生活環境,將是比房價更具吸引力的長期價值。圖/google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