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議價空間壓縮5%新低 自住客把握市場盤整購屋機會
在政府打炒房政策與銀行緊縮房貸的雙重影響下,台灣房市明顯進入冷卻期。根據最新實價登錄數據顯示,2025年1至4月期間,六都與新竹地區成屋市場的議價空間普遍擴大,反映出賣方對價格的堅持度正在鬆動。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新北市淡水區的議價率僅有5%,遠低於新北市平均11.5%的議價水平,成為這波房市調整中的特殊現象。
淡水低議價率現象可歸於當地房市特殊結構
淡海新市鎮作為淡水主要的成屋供給區域,由於房屋條件相似度高、競爭激烈,賣方在定價策略上更趨務實,開價直接貼近市場可接受的水位,自然壓縮了議價空間。這種「開價即底價」的現象,與其他地區仍存在的價格拉鋸戰形成鮮明對比。
買方追價意願低落,多數期待價格進一步下修;
而賣方陣營也出現明顯分化。部分急需資金周轉或換屋的賣方,已調整心態開出更符合市場行情的價格,希望加速成交;但也有部分賣方仍堅持高價策略,導致物件滯銷數月後才被迫調整。這種市場博弈的過程,正促使淡水房市進入健康盤整階段。
淡水區吸引大量自住剛需客群,包括小家庭與年輕首購族
雖然當前整體買氣降溫,但這些實質需求並未消失,只是轉為觀望態度。業界人士分析,這種市場調整反而有助於擠出過往的投機泡沫,讓房價回歸合理水平,對真正有購屋需求的自住客而言,現在正是進場議價的良機,有機會談到更優惠的成交條件。
在政策方向未變、買賣雙方價格認知逐漸靠攏的情況下,淡水房市可望逐步建立新的價格平衡點。
這個調整過程雖然可能伴隨交易量萎縮與價格波動,但長期而言將使市場更健康穩定。對於購屋民眾來說,現階段除了關注價格變化外,更應仔細評估自身財務狀況與長期償貸能力,把握市場盤整期的購屋機會,但避免過度擴張財務槓桿,才能在房市變動中做出最有利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