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房市驚現『價穩量縮』怪象!11層電梯大樓竟成搶手貨
根據最新出爐的《新竹市房地產住宅市場分析報告》,2025年第一季買賣移轉棟數較上季衰退1.89%,與去年同期相比更大跌13.08%至38.99%,但令人意外的是,住宅單價卻逆勢微漲2.23,呈現罕見的「價穩量縮」格局。
這波由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與農曆年節雙重夾擊造成的市場冷卻,意外揭露新竹購屋族的最新偏好:11層以上電梯大樓竟包辦過半交易量,3房格局更成為市場主流選擇。
拆解數據會發現,新竹房市正在經歷結構性轉變
中古屋市場中,屋齡10年內的住宅產品交易占比高達56.9%,11層以上電梯大樓更搶下51.21%的市佔率,較上季暴增9.09%。地政處分析,這反映竹科新貴的購屋偏好已從「有就好」轉向「要更好」,即便在市場觀望氣氛濃厚下,仍願意為優質物件買單。
預售屋市場則明顯降溫,第一季交易量僅83戶,較上季銳減37.1%
但弔詭的是,成交單價卻逆勢微漲0.33%,顯示建商寧可放緩推案腳步也不願降價求售。業界人士透露,這與新竹土地成本居高不下有關,建商普遍採取「以時間換取價格」的策略。
賣厝阿明指出,這份報告透露兩大訊號:
首先,央行信用管制已成功壓抑投資買盤,市場回歸自住剛需;
其次,新竹購屋族明顯「汰弱擇強」,寧可多花錢也要鎖定具電梯、管理的新大樓。在科技業分紅不確定性與政策雙重影響下,這波「量縮價穩」的整理期可能持續至第三季,但精華區優質物件仍具抗跌性,蛋白區則可能出現5-10%的價格修正。
新竹房市「價量背離」反映科技新貴購屋邏輯的轉變
當市場回歸理性,真正具備「好地段、好產品、好管理」的三好宅,依然能逆勢突圍。對自住客而言,與其等待不可能的大幅降價,不如把握市場整理期,鎖定符合長期需求的優質物件。畢竟在新竹這個科技聚落,好房子的稀缺性,永遠是支撐價格的最強後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