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由於您使用的瀏覽器已經過時,微軟已經於2016年停止IE10以下瀏覽器的技術支援,請您安裝Google Chrome瀏覽器
  1. 首頁
  2. M-News
  3. M-news

日均人流僅1.2萬「硬塞百貨影城」 專家痛批:把鳳山人當盤子 不如改做「全台最貴國民運動中心」

日均人流僅1.2萬「硬塞百貨影城」 專家痛批:把鳳山人當盤子 不如改做「全台最貴國民運動中心」
M-news 日均人流僅1.2萬「硬塞百貨影城」 專家痛批:把鳳山人當盤子 不如改做「全台最貴國民運動中心」 斥資25億元打造的高雄鳳山車站「空中鳳城」,以其獨特的古城造型與複合式商場規劃,曾被視為帶...

日均人流僅1.2萬「硬塞百貨影城」 專家痛批:把鳳山人當盤子 不如改做「全台最貴國民運動中心」

斥資25億元打造的高雄鳳山車站「空中鳳城」,以其獨特的古城造型與複合式商場規劃,曾被視為帶動區域發展的重要引擎。然而,這座原定2023年開幕的指標建設,卻因三度招商流標陷入營運困境,甚至被譏為「最貴蚊子館」。台鐵雖已調降權利金至4.5億元,並承擔前15年房屋稅,仍難吸引業者進駐,背後反映的不僅是招商條件問題,更是整體定位與市場現實的嚴重脫節。 

 

「空中鳳城」以鳳儀書院燕尾屋脊為設計靈感,重現消失的北門城樓意象,硬體規劃確實吸睛。然而,台鐵忽略了一個關鍵現實:鳳山車站日均進出僅1.2萬人次,遠低於高雄車站的10萬人次,且缺乏高鐵或捷運共構的客流加持。更棘手的是,原先寄望導入人流的捷運青線計畫可能胎死腹中,而鄰近的三井LaLaport預計2026年開幕,將進一步瓜分消費市場。 

 

商業投資講究「人潮=錢潮」,但台鐵卻誤將「鳳山人口36萬」直接等同「商場成功保證」。事實上,鳳山雖是高雄最大行政區,消費主力仍集中於傳統商圈,車站周邊尚未形成足夠的商業聚落。高市府雖解決釘子戶問題、改善交通動線,但基礎運量不足的問題仍未解。 

 

誰需要第二個百貨公司?台鐵最初將「空中鳳城」定位為「百貨+影城+婚宴會館」的綜合商場,卻未考量市場飽和度。鳳山既有大東藝術中心、衛武營等藝文據點,消費模式偏向社區型,而非大型百貨所需的跨區客群。業界人士直言:「與其複製台北車站模式,不如發展特色市集或青創空間,更能契合在地需求。」 

 

此外,招商策略也顯僵化。台鐵堅持「整棟出租」模式,要求業者一次性承接高達1.3萬坪的空間,並負擔龐大裝修成本。相較之下,高雄車站商業大樓改採「分區招商」,降低單一業者風險,反而更具彈性。 

 

若要挽救「空中鳳城」,台鐵需徹底翻轉思維: 

1. 重新定位:與其強推百貨影城,不如結合鳳山文史特色,引入「鐵道博物館」、「在地創生基地」等獨特元素,打造差異化體驗。 

2. 分階段營運:參考日本「站城一體」開發模式,先以快閃店、主題展活化空間,逐步培養客群後,再引進主力店。 

3. 交通整合:加速推動捷運青線,或至少建立與現有橘線的接駁系統,提升可及性。 

 

公共建設不能只有華麗外殼,「空中鳳城」的困境,暴露出台灣軌道經濟的普遍問題,重硬體輕營運、重開發輕定位。台鐵與高市府若持續以「降租金」作為唯一解方,恐難扭轉頹勢。真正的起死回生之道,在於傾聽市場聲音,將這座華麗地標從「台鐵的商場」轉型為「鳳山人的客廳」。畢竟,再美的建築若無人使用,終究只是昂貴的裝飾品。圖/google map

Message Board

訪客